文/河北道橋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劉翠
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的銜接處理,一直是道路交通施工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同時也是一個薄弱環節,如果對二者之間的銜接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橋梁出現斷裂、錯臺以及剝落等嚴重狀況,最終使得橋梁的通車質量和道路的使用壽命降低。針對此問題,需要從配筋、平面布置以及搭板橋梁之間的銜接來著手處理解決。
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正接分析
對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的正接進行分析,首先應當對路面原有的強度和穩定性進行研究,并對路況等進行分析和整理。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預制塊的制作與質量,需要選擇強度較高的混凝土預制塊,并且嚴格地控制混凝土預制塊的尺寸和規格,以確保施工的美觀性和便捷性。
一般來講,混凝土預制塊最小厚度需達到6c m,表面的耐磨面積應在0.3m2 以內。但結合當前國內施工的基本情況,混凝土預制塊的表面耐磨面積設置在0.5m2 至0.15m2 之間比較適宜,如果取值過大,易導致施工當中的移位、起吊以及安裝等操作出現問題,自重過大也容易使混凝土預制塊出現折斷的現象。
此外,在進行混凝土預制塊的制作之時,需要注重對基層的處理,確?;鶎庸饣移秸?,這樣可以保障最佳的汽車通行質量,進而增強混凝土預制塊的使用期限,延長使用壽命。尤其是針對一些特殊類型的基層材料,諸如粗骨料以及碎石類的基層,更需要把控施工的水準,以確保交通行車安全。
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斜接分析
除了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的正接,二者之間的斜接也是一項關鍵性內容。在實踐中,無論是采用混凝土還是預制塊進行施工,銳角的產生都難以避免。當車輛通行時,整個過渡區域如果是銳角,會由于車輛通行而產生的沖擊荷載作用使得銳角部位出現斷裂,因此,銳角部位是最容易產生病害的部位,應根據相關規定,嚴格對施工流程進行規范,優化配筋操作、平面布置等施工技術,提升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的斜接處理水準。
平面設計
針對平面布置的形式,需要嚴格參照相關設計要求、尺寸和搭板的規格等進行,根據相關條例規定,將搭板設計成為平行四邊形或者矩形,而對于短邊長度的處理,一般設計在6m 左右為最佳。
配筋
配筋是一項重要環節。當前,在國外的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斜接處理之中,一般采用的是雙層配筋的設計形式,同時一項常用的技術手段是將較粗的鋼筋作為單層鋼筋網絡來進行設計處理。
而根據我國的相關施工條例規定,當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的銜接為斜交時,需要采用鋼筋混凝土漸變板的設計形式或者是鋼筋混凝土搭板的設計形式。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針對搭板頂層部位的銳角處理,應當采取網狀的設計形式,來對鋼筋起到相應的加固作用。根據實踐施工效果進行分析,鋼筋的穩固性對增強施工的質量、降低施工造價、方便快捷施工以及強化處理面積等都有著巨大的意義,同時還可以進一步節省施工材料和成本費用。
搭板與橋梁之間的斜接處理
搭板與橋梁之間的斜接處理,可以說是整個設計能否成功的關鍵點之一。在一些季節較為惡劣的地區,諸如我國的東北等地,外界的影響因素不僅有車輛荷載的反復作用,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季節溫度和氣候因素的影響。根據通常的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較長、使用壽命較長,并且在一次造價方面也具有較大的優勢,所以在實踐的設計當中,需要結合橋梁整體混凝土面板的處理、橋梁橋體的處理以及橋臺填土工藝技術等幾個重要的環節,綜合考慮各個影響因素,提升處理水準。
首先,針對橋梁橋臺部位與水泥混凝土之間傳力桿的設計,應當在施工開始之前就在橋梁橋臺后備部位鉆孔,在鉆孔內部設置傳力桿。這種施工工藝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加簡便易行的操作流程。另外,在橋梁的橋臺部位,傳力桿的主要作用是傳遞力量并且增強橋梁的抗剪強度,減少橋梁的撓度,所以應當對接縫部位的撓度進行恰當地處理??紤]到混凝土的變形狀況和剪切變形因素等影響,為了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減少橋梁與搭板之間存在的撓度差距,需要合理地增強混凝土骨料之間的鎖結效應,盡可能地降低搭板所出現的沉降量,在混凝土下層部位填筑相應的材料,一般材料的選擇應當是自然級配的砂石,使用人工吃力的方式將材料進行夯實,同時使用砂漿等對材料進行整平處理,進一步增強材料的強度和結構穩固性,減少沉降情況的發生,這樣可以起到非常顯著的減小撓度的效應。
同時還應當針對鋼筋混凝土下部搭板部位的混凝土進行處理,參照相關處理規定,對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的銜接部位進行改進,進一步降低橋梁底板由于結構不穩定和施工材料不恰當而出現的錯臺情況發生概率,同時使橋梁的局部薄弱部位得到合理控制,避免薄弱部位出現病害的可能性,從而全面增強橋梁的局部應力。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墊枕的尺寸和規格、形狀等設置,需要結合橋梁施工的實際情況、橋梁填土的高度以及整個橋梁的底部底板結構樣式等,同時結合氣候因素等條件來確定出最佳的設計形式,保障最良好的銜接性。
綜上所述,針對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的連接問題進行處理和分析過程中,不僅需要結合橋梁施工技術,還需要廣泛地借鑒國內外相關的成熟工藝技術以及處理經驗,全面增強與改進橋梁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間連接處理的工藝技術水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