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單位實際要使用的是價錢低,而且質量低的某個廠家的鋼筋[報驗的時候未必能過關]
他們就在送檢的工程中用質量良好的鋼筋[另一個廠家的]去掉包那些質量低的鋼筋從而蒙混過關
2、做基礎時,關鍵把墊層標高抬高,墊層澆注厚度不變,這樣就省掉基礎底板標號較高的混凝土
3、某個工程,用到一種進口夾絲玻璃,但設計方信息不靈,這種產品出了替代品,原產口已不生產了,承包商在投標時報低價,到實施時由于沒貨不得不變更,這下好了得按實結算。
還有些工程,有經驗的承包商逼追建設單位做變更,這樣可以補償費用是高級手段。指望蒙建設單位和監理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發現了損失更大),也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
4、工地上有沒有砼試塊掉包現象,不少工地上有的,承包商是在監理眼皮底下做了試塊,但到標養室用開小灶的替換了。應對措施:在做試塊時,在試模底下用好的紙打印一個小標簽,簽名蓋單,隨試塊一起做進去,不但掉包做不到,事后想加石子和水泥都不行了,重新搗固小標簽要損壞的。在砼終凝前放在監理室,終凝后就返還施工單位,辦公室放的試塊不多也不當心施工單位做假了,也不會因施工單位責怪監理對于他們試塊照顧不周,至使強度降低了。
5、曾經有過打混凝土地坪,各方在檢查過后,施工單位在澆鑄混凝土前再抽掉一部分鋼筋.
6、現在要去送檢的試塊,施工單位大都是自己定做,把試塊都做的合格,可在施工時就會作假了,多放沙石,少放水泥,這就不能保證質量。還有現在的質檢部門很多都不負責任,施工單位把試塊放在那就好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做實驗呢。
7、發現施工單位存在如下偷梁換柱的問題:
A、設計木筋為5*7,進入現場后發現為4*6的,施工單位答曰成品烘干后縮水5 MM,再整平后又減少5MM的原因,鉆了圖紙和招標文件不清楚的空子;
B、木筋鉆眼后采用膨脹鏍栓固定在基層上,鏍栓處的空隙用膩子補到與木筋上面平齊,發現施工單位用沙子將空隙填到離木筋上面約3MM,然后再填膩子,以達到節約膩子的目的。
C、設計面板用木螺釘固定在木筋上,木螺釘應用錘擊入1/3,擰入2/3, 施工單位直接用錘全部砸進,省了工,但面板的牢固確無法保證。
D、已經開裂被責令不準使用的面板,施工單位用膩子修補、刷漆后偷偷使用,企圖蒙混過關。
8、試塊在這里都基本沒有用了。做實驗時監理一般不去現場。他們請實驗員吃個飯就直接出實驗報告了!!直接通過!!!
9、拉鋼尺驗軸線的時候,用力方一定得是尺子頭上的這位,一定要和讀數這邊的人配合好,讀數這邊一緊,那邊的的人就要松,這邊不動,頭上這位要把鋼尺拉的緊緊的。
10、測量樓層標高時,施工單位往往要先從現澆面上部量出50cm線(這道線不能用作控制線,只是為了驗收用,所以一定要淺一些,驗收完成了,還要摸去的),所以不管誰為驗收,一定會以這個假的50cm線為基準,沒有不合格的。
11、防止鋼筋以次沖好,應該在鋼筋進場的時候收集一下鋼筋上的鐵牌,是否與他們報審的材料一致。
至于混凝土試塊,本人認為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試塊的質量,因此主要還是經常抽查配合比為主,真的試塊做出來不合格,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對監理方也是,所以看到不太好的試塊仍一邊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當然這是監理內部控制原則,遇到黑心包頭材料亂配的時候,這一招是要和返工令同時使用方為有效。
12、小日本或德國人就在試塊肚子里放一小張(10×18mm)蓋有監工名章的油紙(在水中不化),試壓時,監工看在那里,在碎裂里看不到這張紙,就跟你叫真!
13、商品砼公司所出配合比與實際送到工地的砼不是一樣的,建議現場監理在旁站的時候抽空到商品同公司攪拌樓的電腦控制室突擊檢查特別是半夜的時候,記得要帶上施工單位的質檢員或施工元或項目經理!抽查出問題的話馬上處理,如果你有想法的話,當場保留證據,隨后就有人找你了!剩下的事自己看著辦。
他們就在送檢的工程中用質量良好的鋼筋[另一個廠家的]去掉包那些質量低的鋼筋從而蒙混過關
2、做基礎時,關鍵把墊層標高抬高,墊層澆注厚度不變,這樣就省掉基礎底板標號較高的混凝土
3、某個工程,用到一種進口夾絲玻璃,但設計方信息不靈,這種產品出了替代品,原產口已不生產了,承包商在投標時報低價,到實施時由于沒貨不得不變更,這下好了得按實結算。
還有些工程,有經驗的承包商逼追建設單位做變更,這樣可以補償費用是高級手段。指望蒙建設單位和監理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發現了損失更大),也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
4、工地上有沒有砼試塊掉包現象,不少工地上有的,承包商是在監理眼皮底下做了試塊,但到標養室用開小灶的替換了。應對措施:在做試塊時,在試模底下用好的紙打印一個小標簽,簽名蓋單,隨試塊一起做進去,不但掉包做不到,事后想加石子和水泥都不行了,重新搗固小標簽要損壞的。在砼終凝前放在監理室,終凝后就返還施工單位,辦公室放的試塊不多也不當心施工單位做假了,也不會因施工單位責怪監理對于他們試塊照顧不周,至使強度降低了。
5、曾經有過打混凝土地坪,各方在檢查過后,施工單位在澆鑄混凝土前再抽掉一部分鋼筋.
6、現在要去送檢的試塊,施工單位大都是自己定做,把試塊都做的合格,可在施工時就會作假了,多放沙石,少放水泥,這就不能保證質量。還有現在的質檢部門很多都不負責任,施工單位把試塊放在那就好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做實驗呢。
7、發現施工單位存在如下偷梁換柱的問題:
A、設計木筋為5*7,進入現場后發現為4*6的,施工單位答曰成品烘干后縮水5 MM,再整平后又減少5MM的原因,鉆了圖紙和招標文件不清楚的空子;
B、木筋鉆眼后采用膨脹鏍栓固定在基層上,鏍栓處的空隙用膩子補到與木筋上面平齊,發現施工單位用沙子將空隙填到離木筋上面約3MM,然后再填膩子,以達到節約膩子的目的。
C、設計面板用木螺釘固定在木筋上,木螺釘應用錘擊入1/3,擰入2/3, 施工單位直接用錘全部砸進,省了工,但面板的牢固確無法保證。
D、已經開裂被責令不準使用的面板,施工單位用膩子修補、刷漆后偷偷使用,企圖蒙混過關。
8、試塊在這里都基本沒有用了。做實驗時監理一般不去現場。他們請實驗員吃個飯就直接出實驗報告了!!直接通過!!!
9、拉鋼尺驗軸線的時候,用力方一定得是尺子頭上的這位,一定要和讀數這邊的人配合好,讀數這邊一緊,那邊的的人就要松,這邊不動,頭上這位要把鋼尺拉的緊緊的。
10、測量樓層標高時,施工單位往往要先從現澆面上部量出50cm線(這道線不能用作控制線,只是為了驗收用,所以一定要淺一些,驗收完成了,還要摸去的),所以不管誰為驗收,一定會以這個假的50cm線為基準,沒有不合格的。
11、防止鋼筋以次沖好,應該在鋼筋進場的時候收集一下鋼筋上的鐵牌,是否與他們報審的材料一致。
至于混凝土試塊,本人認為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試塊的質量,因此主要還是經常抽查配合比為主,真的試塊做出來不合格,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對監理方也是,所以看到不太好的試塊仍一邊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當然這是監理內部控制原則,遇到黑心包頭材料亂配的時候,這一招是要和返工令同時使用方為有效。
12、小日本或德國人就在試塊肚子里放一小張(10×18mm)蓋有監工名章的油紙(在水中不化),試壓時,監工看在那里,在碎裂里看不到這張紙,就跟你叫真!
13、商品砼公司所出配合比與實際送到工地的砼不是一樣的,建議現場監理在旁站的時候抽空到商品同公司攪拌樓的電腦控制室突擊檢查特別是半夜的時候,記得要帶上施工單位的質檢員或施工元或項目經理!抽查出問題的話馬上處理,如果你有想法的話,當場保留證據,隨后就有人找你了!剩下的事自己看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