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層施工 A、根據施工中規定的線向、標高、斷面,作好準確的定位測量并清除路床上的浮土雜物,整平、壓實到規定密實度。 B、石粉渣要求顆粒堅硬,不含土塊等雜物,松干容重控制在1500—1600kg/m3,2.5mm以上顆粒與2.5mm以下顆粒各占一半,顆粒最大徑不超40mm,小于0.074mm的粉末不得超過10%。 C、水泥石粉渣配合比采用重量比,混合料的含水量一般為7—9%,外觀檢查手捏成團不冒漿,落地能散,水泥選擇終凝時間較長的標號325號。 D、水泥石粉渣根據設計要求一律采用機械拌合。 E、施工采用分段流水作業,根據施工時氣溫,水泥終凝時間,確定施工數量及范圍,根據壓實比值確定石粉渣鋪設厚度,在拌合前一天要悶水使其濕透,含水量合適,按水泥含量計算每平方米水泥用量,畫線分塊后撒水泥,機械就地拌合,壓路機碾壓,為防止碾壓推移,應先用輕型壓路機進行穩壓,自兩側向路中壓實,碾壓過程中注意鏟高補低,埴補處要翻松,重新壓實不得出現薄層,最后碾壓至表面平整無明顯輪跡,密實度面層為95%,底基層為93%,施工接頭處理應按施工縫要求認真處理,接茬平整、穩定。 F、水泥石粉渣混合烊從加水泥到完成時間不超過3小時,成型后灑水養護(禁止用水沖刷)養護七天(并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G、施工中做好防雨措施。 H、施工中每道工序必須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試驗項目如下: a.水泥劑量誤差為±1%,每天一次不小于6個試樣。 b.抗壓強度每個作業段1000㎡以內應作3個試樣。 c.回彈模量不小于設計規定。 d.拌合均勻性應隨時檢查。 e.壓實度大于95%(93%)無明顯輪跡,每碾大于1000㎡ 不小于3處; f.厚度控制誤差底基層±12mm,面層土±10mm; g.寬度不小于設計規定,檢查50m內不小于一處; h.平整度用3米靠尺檢查底基層誤差15mm,面12mm; i.縱斷高程誤差底基層+5mm,-15mm,面層+5mm,-10mm; j.橫坡±0.3%。 (2)瀝青砼路面 瀝清砼路面施工為保證工程質量,擬申請監理工程師批準,委托瀝青砼專業隊進行施工。 A、采用廠拌黑色碎石或瀝青砼,瀝青砼送到現場必須出廠合格證包括瀝青、砂、石材料技術性能配合比。 B、現場施工以瀝清攤鋪機鋪以人工攤鋪。 C、道牙石側進行瀝青層厚度彈線與中間拱和層厚等拉線標志,要自檢及監理工程師確認。 D、瀝青運至現場必須測量溫度和外觀檢查(如顆粒級配不正常,拌合不勻、燒焦等),在正常溫度下如壓得不實,有松散或魚鱗、龜裂現象應停止進料找廠家商討,檢查原因,進行改正。 E、瀝青砼表面平整、堅實,不得有脫落、掉渣、裂縫、推擠、爛邊、粗細集料集中現象。 F、用10噸以上壓路機壓后不得明顯輪跡,接茬緊密平順,燙縫不應枯焦。 G、面層與路緣石及其它構筑物接順不得有積水現象。 H、允許偏差應符合驗收規范規定。 I、黑色碎石路面基本要求同瀝青砼路面,其允許偏差應符合規范規定。 3、人行道施工 人行道基層為6%水泥石粉渣15cm厚,做法同路面工程的基層做法。上鋪5#水泥砂漿2cm厚找平層,再鋪砌25×25×5cm25#砼方格人行道板。 A、進場人行道板必須篩選,規格方正,大小一致,不缺楞掉角,顏色一致。 B、鋪砌必須平整穩定,灌縫飽滿不得有翹動現象。 C、人行道面層與其它構筑物應接順,不各有積水現象,允許偏差應符合驗收規范。 (3)水泥砼路面:砼路面分段澆筑,鋼模在加工棚制作并現場安裝,采用商品混凝土運至現場澆筑,砼振搗采用插入式震動器與平板式振搗器配合采用,并輔以人工找平,后用鐵滾筒進一步整平。并采用真空吸水工藝吸除多余水份,提高表面強度。計劃投入插入振搗器10臺,平板震動器12臺,振動梁4臺、圓盤磨平機3臺,真空吸水機組4組,砼切縫機3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