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概況
**高速公路*標段修筑起點為K77+798.266,修筑終點為K82+550,主線全長4.75公里,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4%)工程工程量為212729.9m2,半幅寬20.60m,厚18cm。試驗段里程樁號為K79+450-K79+650,現已施工完畢,整理出了最佳的機械配置和相應的技術數據,以利指導全線施工。我標段現即將進行水穩大面積施工。
二、施工組織及施工安排
1、施工組織
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4%)試驗段施工由項目經理部統籌管理,工程部、試驗室、安檢部、物資設備部、綜合辦公室統一協調工作,成立路面基層施工小組。
2、臨時道路
我標段內的施工便道已貫穿整個標段路寬5米,并設有足夠的會車平臺,在施工段附近設置臨時馬道,保證運料車輛就近上段,最大限度減小重車頻繁碾壓成型的石灰土底基層,可以滿足對成型底基層的保護及運輸道路施工需要,臨時道路設專人維修養護,設置路標及防護措施,另外派專人負責指揮。保證車輛和施工機械的正常行駛。采取隨時灑水等抑塵措施,減少道路及施工作業產生灰塵。
3、水源
配備4臺灑水車可以滿足施工的用水要求。
4、技術交底
施工開始前,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質檢員、安全員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技術、質量、安全等各個方面,交底詳細、具體。使每個施工員了解施工規范標準,建立技術及崗位責任制。
三、施工過程
水泥穩定碎石施工采用流水作業法,使各工序緊密銜接。特別是盡量縮短從拌和到完成碾壓之間的持序時間。各工序必須在水泥初凝時間內完成。
1、材料的選擇
(1)水泥,選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其終凝時間宜在6小時以上。
(2)碎石,最大粒徑不超過31.5mm(方孔篩)。一律采用規格料配制。
集料符合規范要求,軟弱顆粒和針片狀含量不超標,不含山皮土等雜質,各種材料堆放整齊,界限清楚。
2、混合料組成設計
按《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混合料配合設計。通過試驗選取最適宜于穩定的材料,確定最佳的水泥劑量和最佳含水量。工地實際采用的水泥劑量比室內試驗確定的劑量適當增加0.5~1.0%,并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3、準備下承層
在施工前,對下承層進行徹底清掃,清除各類雜物及散落材料,用土培好路肩,攤鋪時,要保證下承層表面濕潤。
4、拌和
我標段使用WDB500型拌和設備,拌和能力為500t/h向攤鋪現場供料,拌料時注意到以下幾點:
(1)集料必須滿足級配要求。
(2)料倉上方應有剔除超粒徑石料的篩子。
(3)拌和現場須有一名試驗員監測拌和時的水泥劑量、含水量和各種集料的配比,發現異常要及時調整或停止生產,水泥劑量和含水量應按要求的頻率檢查并做好記錄。
(4)各料斗必須配備1~2名工作人員,時刻監視下料情況,并人為幫助料斗下料,不準出現卡堵現象,否則及時停止生產。
(5)拌和含水量較最佳含水量大1~2%(根據施工時氣溫進行控制)。
5、運輸攤鋪
我標段使用22輛自卸車與之配套運輸料,如果自卸車存在等待現象,則適當減少自卸車數量,相反則增加自卸車數量。車輛運輸料過程中,注意統計施工便道的車流量,為路面基層全面開工提供可靠依據。使用兩臺弗格勒X2500型攤鋪機一臺戴納派克141型攤鋪機進行整幅攤鋪,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攤鋪前應對下承層灑水,使其表面濕潤。
(2) 兩側均設基準線、控制高程。
(3) 攤鋪時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嚴格按試驗段確定的松鋪厚度進行攤鋪。
(4)攤鋪機行進速度要均勻,中途不得變速(不管何時),其速度要和拌和機拌和能力相適應,最大限度地保持均速前進、攤鋪不停頓、間斷。
6、碾壓
(1)采用1臺CA 602D振動壓路機、1臺徐工220振動壓路機和一臺25T膠輪壓路機、1臺24T光輪壓路機、1臺21T壓路機,及時進行碾壓,其各程序按本次試驗段確認的施工方法進行。
(2)碾壓過程中,水泥穩定碎石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潮濕。
(3)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以保證水泥穩定土層表面不受破壞。
(4)施工中,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不得超過水泥終凝時間,在本次試驗段施工過程中設專職技術人員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確定好合適的延遲時間嚴格施工。
7、攤鋪和碾壓現場設專人檢驗,修補缺陷。
(1)施工現場設2名測量員,不斷檢測攤鋪和碾壓后的標高(左、中、右)及時糾正施工中的偏差。
(2)挖除大料窩點及含水量超限點,并換填合格材料。
(3)用拌和好的水泥石屑對表面偏粗的部位進行精心找補。
(4)對由于攤鋪機停頓和碾壓推移產生的擁包、擁坎,用鐵夯人工夯除。
(5)用三米直尺逐段丈量平整度,發現異常馬上處理。
(6)快速檢測壓實度,壓實不足盡快補壓。壓實度控制時一定要留有余地,盡量多壓1~2遍,自檢時壓實度按提高一個百分點掌握。
8.檢驗
各項指標的檢驗應在24小時內完成,首先表面應均勻無松散等現象(最好跟蹤檢驗)。各項質量指標應滿足《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要求,它不僅影響對該層的質量評定,同時也會對瀝青表面層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產生較大的影響。壓實度、強度不合格的必須返工處理。平整度指標必須在做封層之前,會同駐地監理逐段進行檢測。
9、養生
養生是水泥穩定碎石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響結構層的成型強度和表觀質量,必須設專人用土工布履蓋進行養生。
10、接頭處理(重點施工部位)
接頭一律為垂直銜接,或用方木進行端頭處理,或碾壓后掛線直接挖除至標準斷面,用三米直尺進行檢驗,以確認接頭處理是否到位。
11、注意的要點
(1)自加水拌和到碾壓完畢的延遲時間不大于初凝時間,即一定要在此時間段內完成施工和壓實度檢測。
(2)養生期內或作封層前要徹底斷交,措施必須跟上,此間若有違禁車通過,將視為缺陷工程,不予接收,這一點特別重要。
(3)水泥碎石具有不可再塑性。所以施工時一定要精益求精,除銑刨外一切缺陷的修補都要在允許的延遲時間內完成 。
(4)攤鋪過程中因故停機超過2小時,要按工作縫(接頭)處理。
(5)由于水泥碎石的時效性強,各項組織、準備一定要充分,銜接要緊密,施工要連續(一天只留一道工作縫,中午不間斷),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損失,并提高質量。
(6)廢棄料不準拋撒在邊坡、路肩及中央分隔帶內。
(7)采用WDB500型拌和設備拌和,兩臺攤鋪機一次性全幅攤鋪。
(8)配料準確,尤其是水泥劑量更要準確(至關重要)。
(9)雨季施工時,細料要覆蓋,防止著雨結團,計量失準。
(10)處于養生期間內的路段,必須設置明顯的標志牌。
12、經過試驗段的施工,我標段整理出了最佳的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4%)的工藝流程:
**高速公路*標段修筑起點為K77+798.266,修筑終點為K82+550,主線全長4.75公里,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4%)工程工程量為212729.9m2,半幅寬20.60m,厚18cm。試驗段里程樁號為K79+450-K79+650,現已施工完畢,整理出了最佳的機械配置和相應的技術數據,以利指導全線施工。我標段現即將進行水穩大面積施工。
二、施工組織及施工安排
1、施工組織
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4%)試驗段施工由項目經理部統籌管理,工程部、試驗室、安檢部、物資設備部、綜合辦公室統一協調工作,成立路面基層施工小組。
2、臨時道路
我標段內的施工便道已貫穿整個標段路寬5米,并設有足夠的會車平臺,在施工段附近設置臨時馬道,保證運料車輛就近上段,最大限度減小重車頻繁碾壓成型的石灰土底基層,可以滿足對成型底基層的保護及運輸道路施工需要,臨時道路設專人維修養護,設置路標及防護措施,另外派專人負責指揮。保證車輛和施工機械的正常行駛。采取隨時灑水等抑塵措施,減少道路及施工作業產生灰塵。
3、水源
配備4臺灑水車可以滿足施工的用水要求。
4、技術交底
施工開始前,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質檢員、安全員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技術、質量、安全等各個方面,交底詳細、具體。使每個施工員了解施工規范標準,建立技術及崗位責任制。
三、施工過程
水泥穩定碎石施工采用流水作業法,使各工序緊密銜接。特別是盡量縮短從拌和到完成碾壓之間的持序時間。各工序必須在水泥初凝時間內完成。
1、材料的選擇
(1)水泥,選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其終凝時間宜在6小時以上。
(2)碎石,最大粒徑不超過31.5mm(方孔篩)。一律采用規格料配制。
集料符合規范要求,軟弱顆粒和針片狀含量不超標,不含山皮土等雜質,各種材料堆放整齊,界限清楚。
2、混合料組成設計
按《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混合料配合設計。通過試驗選取最適宜于穩定的材料,確定最佳的水泥劑量和最佳含水量。工地實際采用的水泥劑量比室內試驗確定的劑量適當增加0.5~1.0%,并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3、準備下承層
在施工前,對下承層進行徹底清掃,清除各類雜物及散落材料,用土培好路肩,攤鋪時,要保證下承層表面濕潤。
4、拌和
我標段使用WDB500型拌和設備,拌和能力為500t/h向攤鋪現場供料,拌料時注意到以下幾點:
(1)集料必須滿足級配要求。
(2)料倉上方應有剔除超粒徑石料的篩子。
(3)拌和現場須有一名試驗員監測拌和時的水泥劑量、含水量和各種集料的配比,發現異常要及時調整或停止生產,水泥劑量和含水量應按要求的頻率檢查并做好記錄。
(4)各料斗必須配備1~2名工作人員,時刻監視下料情況,并人為幫助料斗下料,不準出現卡堵現象,否則及時停止生產。
(5)拌和含水量較最佳含水量大1~2%(根據施工時氣溫進行控制)。
5、運輸攤鋪
我標段使用22輛自卸車與之配套運輸料,如果自卸車存在等待現象,則適當減少自卸車數量,相反則增加自卸車數量。車輛運輸料過程中,注意統計施工便道的車流量,為路面基層全面開工提供可靠依據。使用兩臺弗格勒X2500型攤鋪機一臺戴納派克141型攤鋪機進行整幅攤鋪,施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攤鋪前應對下承層灑水,使其表面濕潤。
(2) 兩側均設基準線、控制高程。
(3) 攤鋪時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嚴格按試驗段確定的松鋪厚度進行攤鋪。
(4)攤鋪機行進速度要均勻,中途不得變速(不管何時),其速度要和拌和機拌和能力相適應,最大限度地保持均速前進、攤鋪不停頓、間斷。
6、碾壓
(1)采用1臺CA 602D振動壓路機、1臺徐工220振動壓路機和一臺25T膠輪壓路機、1臺24T光輪壓路機、1臺21T壓路機,及時進行碾壓,其各程序按本次試驗段確認的施工方法進行。
(2)碾壓過程中,水泥穩定碎石的表面應始終保持潮濕。
(3)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以保證水泥穩定土層表面不受破壞。
(4)施工中,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了的延遲時間不得超過水泥終凝時間,在本次試驗段施工過程中設專職技術人員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確定好合適的延遲時間嚴格施工。
7、攤鋪和碾壓現場設專人檢驗,修補缺陷。
(1)施工現場設2名測量員,不斷檢測攤鋪和碾壓后的標高(左、中、右)及時糾正施工中的偏差。
(2)挖除大料窩點及含水量超限點,并換填合格材料。
(3)用拌和好的水泥石屑對表面偏粗的部位進行精心找補。
(4)對由于攤鋪機停頓和碾壓推移產生的擁包、擁坎,用鐵夯人工夯除。
(5)用三米直尺逐段丈量平整度,發現異常馬上處理。
(6)快速檢測壓實度,壓實不足盡快補壓。壓實度控制時一定要留有余地,盡量多壓1~2遍,自檢時壓實度按提高一個百分點掌握。
8.檢驗
各項指標的檢驗應在24小時內完成,首先表面應均勻無松散等現象(最好跟蹤檢驗)。各項質量指標應滿足《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要求,它不僅影響對該層的質量評定,同時也會對瀝青表面層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產生較大的影響。壓實度、強度不合格的必須返工處理。平整度指標必須在做封層之前,會同駐地監理逐段進行檢測。
9、養生
養生是水泥穩定碎石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響結構層的成型強度和表觀質量,必須設專人用土工布履蓋進行養生。
10、接頭處理(重點施工部位)
接頭一律為垂直銜接,或用方木進行端頭處理,或碾壓后掛線直接挖除至標準斷面,用三米直尺進行檢驗,以確認接頭處理是否到位。
11、注意的要點
(1)自加水拌和到碾壓完畢的延遲時間不大于初凝時間,即一定要在此時間段內完成施工和壓實度檢測。
(2)養生期內或作封層前要徹底斷交,措施必須跟上,此間若有違禁車通過,將視為缺陷工程,不予接收,這一點特別重要。
(3)水泥碎石具有不可再塑性。所以施工時一定要精益求精,除銑刨外一切缺陷的修補都要在允許的延遲時間內完成 。
(4)攤鋪過程中因故停機超過2小時,要按工作縫(接頭)處理。
(5)由于水泥碎石的時效性強,各項組織、準備一定要充分,銜接要緊密,施工要連續(一天只留一道工作縫,中午不間斷),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損失,并提高質量。
(6)廢棄料不準拋撒在邊坡、路肩及中央分隔帶內。
(7)采用WDB500型拌和設備拌和,兩臺攤鋪機一次性全幅攤鋪。
(8)配料準確,尤其是水泥劑量更要準確(至關重要)。
(9)雨季施工時,細料要覆蓋,防止著雨結團,計量失準。
(10)處于養生期間內的路段,必須設置明顯的標志牌。
12、經過試驗段的施工,我標段整理出了最佳的水泥穩定碎石下基層(4%)的工藝流程:
四、質量保證措施
1、施工時嚴格按圖紙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
2、路面基層時,嚴格控制填料質量及填料的含水量,并選擇合適的壓實時間。
3、嚴格報表制度,對隱蔽工程檢查項目必須及時報監理工程師檢查。
4、虛心接受監理單位及業主提出的指導意見,積極請教完善質保措施。
五、安全保證措施
1、設立專職安全員并建立24小時旁站制度,及時糾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現的不安全苗頭。
2、對施工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識的考核。
3、工地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項宣傳欄。
4、各類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人員或非本機人員不得上機操作。
5、場內的電路布置要規范化,電器開關設在防雨防曬的電器箱柜內,距離地面不小于1.5m。
6、按施工規范嚴格操作規程,文明施工。
7、定期進行安全文明生產檢查評比活動,提高全員安全生產意識。
8、在車隊進出口設醒目安全警示牌及限速標志,作為安全宣傳防范工作。
六、環境保護措施
1、在機械化施工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噪音、廢氣、廢水及塵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運轉中塵埃過大時要及時灑水。
2、對清理場地的表層土,運至指定的地點進行儲備用于中央分隔帶填土用。
3、清理施工機械、設備及機械的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與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傾瀉于飲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