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開發戰略的實施,臺州市公路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高等級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公路交通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與此同時,對公路“建、養、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高等級公路的養護,迫切需要新型的養護機械、高素質的養護機械管理人員、專業化的養護機械隊伍,以適應公路事業飛速發展的需求。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公路養護機械設備,已成為我們公路人共同關注的課題。就本處機械管理的實際情況及如何加強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公路養護機械;管理;探析???
1、公路養護機械設備管理的現狀 ?
我處地處浙東南沿海,山大溝深,地形復雜,公路大多依山傍水,公路建設與養護難度較大。全處共有職工1059 人,其中機械管理及操作人員300多人,共養護著國、省、縣、鄉、村道公路10200公里,油路、水泥路9714公里,占總里程95%.擁有公路機械設備715臺(套),資產原值1.11億元。其中,施工機械373臺(套),運輸設備162輛,生產及動力設備66臺(套),其它生產用設備114臺(套)。機械設備的管理模式是省公路管理局統一規劃、選型、購置、建檔,處級安裝(有些設備廠方安裝調試)、使用、維修、報省公路公路局報廢更新。這些機械設備一部分是省公路局過去無償調撥的,存在著機型老化、自動化程度低、性能不穩定等缺陷,且50%都已到了報廢期限。 另一部分是近幾年公路大建設時期,各公路段為了適應公路建設與養護的需求,多渠道籌資購置。基層單位購置設備的數量逐年增加,機械設備投資主體呈現了多元化局勢,促使設備管理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原有的管理模式已遠遠不適應目前設備管理的需求。
2、目前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
2.1 資金投入不足,設備更新緩慢,隨著公路等級的越來越高,人工養護從工效、質量、時間等都不能適應公路養護的需要,公路的等級化要求公路養護實行機械化、專業化。而全處2007年養護經費總投入23300萬元,當年投入養護機械購置費1000萬元,僅占養護經費總投入的4.29%.由于養護機械購置費投入不足,近幾年各段在計提設備折舊費時不能按規定要求及時足額提取,配套資金不能落實,廢舊機械不能按時報廢,使維修使用成本增大,且不符合安全生產的要求,近幾年更新的機械設備僅占機械設備總數的5%.
2.2 機械配置規劃滯后,不夠科學,不切實際。近年來養護管理部門由于主觀上存在著重建設、輕養護、重購置、輕管理的思想,致使養護機械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如工程施工機械。高等級公路建成后,出現病害后用老工藝、老工具不能處理時,方才購置和使用新機械、新工藝,且購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實際,有些是重復購置,部分設備機型陳舊落后,使機械難以發揮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時反而造成設備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更有甚者有些設備從購進調入到目前僅使用過一兩次,就成了閑置的“死機”。
路面切割機、割草機等設備,配了設備不配經費,公路站盡管認為效益高,質量好,但用不起,養護經費中未下達使用費。在管理中還存在著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缺乏合理規劃、 科學配置、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的管理理念。
2.3 管理不完善,辦法不健全。一是設備臺賬、卡片、賬目不符。由于部分設備都是過去計劃經濟時期省公路局統購統配調撥來的,機械固定資產賬在財務上,機械管理業務卻在計劃上,真正使用設備的是基層養管站,養管站把一臺小四輪農用車報廢后,零件都折裝在其他農用車上,原機都不存在了,可計劃科上報省公路局的報廢文件還沒批下來,財務上還掛著賬,造成有賬、有卡、無車。二是各段自己購置的機械, 特別是職工集資購置的機械不建臺賬,未納入全段的設備管理之列,形成了有車、無卡,無賬的現象。三是賬物不實,賬上記著 某機械殘值10萬元,實際原物已不值1萬元。四是人員“大鍋飯”,機械“大鍋飯”的意識仍然存在,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機械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車輛機械單車核算,機械效益單機考核的制度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完全實行,僅僅管理了車輛機械的油料和安全。
2.4 機械設備管理人員不專業,操作人員素質不高,業務不精,責任心不強。一方面由于過去對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大多是非專業人員兼職管理。近幾年隨著機械設備的增加,雖然有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擔任機械管理員,但仍不專職,且僅占機械操作人員的2%.另外受養護作業整體機械化程度低,養護方式陳舊落后和養護經費影響,養護單位寧可用人力,也不用機械,淡化了機械管理人員的參與意識,沒有充分發揮管理與指導作用。另一方面養護單位注重眼前效益,忽視長遠利益,缺乏對特種機械操作人員的培訓,有的操作人員文化水平低,說明書都看不懂,有的一人多機,既操作壓路機,又操作裝載機,還操作攤鋪機,結果一樣也不專,特別是公路管理站的小機械農用車,養護工誰都上去開。還有的機械操作人員責任心不強,不嚴格按機械操作規程作業,也不按要求及時維護機械,造成機械嚴重損壞,維修費用太高,養護成本巨增,挫傷了領導使用機械的積極性。 ?
3、解決問題的途徑及對策?
隨著公路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發展,高等級公路里程的不斷增加和養護運行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公路養護隊伍向機械化、專業化發展局勢日益加快。為了適應高等級公路養護的需要,增強公路養護市場的競爭力,盡快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解決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已勢在必行。
3.1 籌措資金,保證重點。首先,必須打破機械設備投資單一化的傳統格局,多渠道籌措資金,盡快解決目前養護中急需的機械設備。突出及時性養護設備這個重點,優先保障國道、省道干線路段設備的配置。其次要科學合理的加大現有機械設備的折舊提成,積極積累資金,加快機械設備的更新周期,使之與公路養護方式的改變相適應。特別是要加快機械固定資產變現,更新那些過時且不能用的機械設備
[1][2]下一頁
[NextPage]
,解決機械設備資金周轉困難的局面。
3.2 科學規劃,合理配置?首先,要一改過去不管養護單位急需什么機械,上級單位都統購統配的做法,建立“誰投資、誰管理、誰使用、誰受益”的管理新模式。把設備購置費在下達養護經費時單列下達到市一級公路處。公路處按養護工作的需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分析論證后,提出科學的或短期或中長期的配置規劃,通過少量購置試用后招標采購,按養護里程、養護等級配置到各公路段或養護公司。
其次,在機械選型時要有前瞻性,力求克服盲目性,同時也要注重機械設備的實用性,避免只求“高、新、全”的作法。過去購置的部分設備技術含量太高,功能全面,功率過大,荷載過高, 使用起來成本太高,卻不實用。象有些山區和特殊的地區更適合一些小型的養護設備,如:小型振動壓路機,小型拖式保溫瀝青撒布車,小型農用自卸運輸車,瀝青路面銑刨機和瀝青路面養護車等。
3.3 轉變觀念,強化管理。俗話說的好,“管理出效益”,越是資金緊張越要加強設備管理。通過轉變觀念,強化管理,樹立新的管理理念,一改過去“大鍋飯”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強機械設備的固定資產管理,建立健全科學完善、操作易行、行之有效的機械管理辦法。不管是單位自有資金購置的,上級下達機具購置費購置的,還是職工集資入股購置的機械設備都要納入統一的機械管理之中。公路處、公路段、公路站三級管理的機械設備都要列入統一的機械管理之中。公路處、公路段、養路站三級管理的機械設備 物、賬、卡要三相符。
不僅要建立固定資產賬,還應建立機械設備的技術檔案,包括原始機械技術文件,交接登記表,運轉記錄,維修記錄,技術改造資料。其次是加強機械設備的單機考核與效益核算。如油料使用,維修換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臺班成本與 利潤的核算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現有機械更好的發揮經濟效益,以達到降低養護工勞動強度,降低機械使用成本,提高機械使用效率,提高公路養護質量的目的。
3.4 提高機械管理人員素質,加強機械操作人員培訓?機械管理人員的素質與機械操作人員的技能直接影響著公路養護行業的勞動生產力水平。隨著養護機械的不斷發展,新產品、新設備、新技術日新月異,日趨繁多, 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只有加強繼續教育、業務培訓,才能適應新設備的要求,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首先,做為領導者, 既要算眼前經濟賬,更要算長遠賬,目前一臺新設備都是幾十萬,一旦管理不善,操作不當,損失就是幾十萬,而技術培訓費僅僅是小錢而已。故此,必須建立 一支具有專業技術知識、會操作、善保養、能修理、能改造的技術隊伍。過去我們的一些養護機械手,就曾自行研制小型機械,也曾改造過割草機的刀片,結果使用成本降低,利用率提高, 操作簡單實用,很受一線職工的喜愛。其次,要定編定機、專人專機,確保機械管理人員和機械操作人員的相對穩定。同時也要培養操作人員能開會修、一專多能,特別是要求每位操作人員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并實行必要的定期考核和競爭上崗制度,最終使公路養護機械發揮較高的經濟效益。?
4、結束語?
筆者針對公路養護機械的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對于如何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公路養護機械設備的管理是我們公路養護機械設備管理人員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張業余。筑養路機械對公路養護機械配置、運營管理的探討[J]。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機械分會會刊,2006,(3)。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