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工程365JT施工方案
一、 施工準備
1.1按照365JT設計進行基底處理;平整場地,準備料場、砂漿和砼的拌和場及蓋板預制場。
1.2精確放樣、測量挖基的位置、尺寸、高程及涵洞兩側原地面標高,定出基坑開挖范圍,將軸線控制線延長至坑外適當位置加以固定并妥善保護。
1.3根據天氣情況結合基坑四周地形條件,作好地表防排水措施。
1.4根據設計要求和不同的材料來源進行砂漿和砼的施工配合比設計。
二、 施工方法
2.1基坑開挖: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作業,當挖至高于設計0.3~0.4米時,用人工配合繼續開挖修整成型。并留20cm保護層,鋪底時再突擊挖至設計標高后,隨即澆筑基礎。在開挖中如發現水文、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時,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處理措施,報業主和設計單位批準后方可實施。為縮短基坑暴露時間,要預計基坑成型的時間且提前通知監理工程師,在基坑達到設計要求后立即進行檢查,基底經監理工程師檢驗符合設計要求并簽定隱蔽檢查證后立即澆筑基礎,如基底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應立即用砂礫石進行換填至達到設計要求后才能進行基礎砼澆筑。
2.2澆筑基礎砼和基坑回填:混凝土用料采用符合設計要求的砂、卵石和水泥,卵石粒徑不得超過結構物最小尺寸的1/4和鋼筋最小凈距的3/4。水泥采用符合要求的四川省仁壽顯明府河化建有限公司的普通硅酸鹽水泥32.5R,要確保砼標號和質量。每隔4~6米或地基土質變化處或填挖交界處必須在板接縫處設一道沉降縫,縫寬1~2cm,沉降縫平行路中線布設,在每澆筑一層之后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填塞?;A砼澆筑完畢后按設計要求對基坑進行回填。基礎砼一次澆筑,不留施工縫。
2.3基礎與墻身連接方式:基礎砼澆筑完后,立即在基礎表面安置卵石,卵石潛入基礎砼深度不低于5cm,露出部分不小于5cm,按30cm的間距成梅花狀布置。
2.4涵身澆筑:涵洞墻身砼用料要求同基礎砼。涵洞墻身采用搭支架、支模板現澆施工。支模時,必須嚴格檢查其位置的準確性和垂直度各部尺寸規格,校驗無誤后,支撐牢固,經監理工程師驗收簽字確認后,方可澆筑砼,每隔4~6米或地基土質變化處或填挖交界處必須在板接縫處設一道沉降縫,縫寬1~2cm,沉降縫平行路中線布設,在每澆筑一層之后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填塞。對砼的攪拌、澆筑、拆模、養生均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施工。
2.5蓋板預制:為方便吊裝,鋼筋砼蓋板就近集中預制,蓋板預制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尺寸及要求施工,待預制強度達到100%,涵臺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后,用汽車吊安裝,安裝前首先檢查蓋板及涵臺尺寸,蓋板與涵墻身必須頂緊,安裝完成后用水泥砂漿填塞。
2.6鋪設防水層:用作防水層的油毛氈等在施工前有材質檢查的試驗報告,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才能使用。瀝青熬制中不斷攪拌至全部成為液態,使用中的熱瀝青不低于150℃。涂敷前將圬工表面清刷干凈,且保持干燥,不附著泥土和水等其它雜物。鋪設油毛氈在先涂敷的熱瀝青還未凝固前進行,使之能粘合成一體并消除鄒折和空鼓等現象。
2.7進出水口:進出水口應嚴格按圖紙所示,采用圬工結構修筑,施工工藝應符合規范規定。進出水口的溝床應整理順直,使上下游水流穩定暢通。當設有跌水井和急流槽時,應按圖紙或監理工程師的指示進行施工。
2.8涵背兩側的填筑:在涵洞防水層作好且蓋板砼強度達到要求后即安排涵洞臺背回填,涵洞兩側對稱均勻分層同步進行填筑施工,在涵洞兩側不少于2倍孔徑范圍內對稱進行,涵臺背后1.0米范圍內采用輕型夯實機械施工,當頂部填筑厚度大于1.0米后允許使用使用重型施工機械,涵洞臺背回填必須分層填筑壓實,并檢測每一層壓實度,符合規范要求后再進行下一層填筑,分層填筑厚度為20~30cm。
2.9涵洞蓋板頂面填土:涵洞蓋板頂面填土應在涵洞蓋板強度達到要求后分層填筑,第一層松鋪厚度不小于50cm,使用壓路機碾壓時以靜壓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