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涵TRANBBS施工
拱涵施工很重要的工作是按要求備好各種規格的石料才能開工,找好有TRANBBS技術的砌石隊伍。
①首先要測量放樣,放出控制樁的基礎開挖邊線。
②用挖掘機或人開挖基礎,嚴格控制開挖標高,留一部分人工按要求開挖清理。詳細放基礎線,并請駐地監理檢查,做地基承載力試驗,符合要求才能砌筑。
③砌塊石基礎和墻身。要求橫平堅直灰漿飽滿,每4米左右留一上下貫通的沉縫。
④分層夯實填筑土牛拱,拱頂尺寸準確,最好抹水泥砂漿。
⑤砌塊石拱圈,塊石規格最好按TRANBBS設計尺寸加工,尤其是端頭外露面要細致加工。沉陷縫與墻身基礎一致。
⑥砌筑片石側墻(外露面最好用塊石)砌塊石路緣石(緣石最好設計好尺寸,外露面細加工)。
⑦清理進出口,放八字墻尺寸,用片石砌筑基礎和墻身(外露面最好用塊石砌筑)。
⑧砌體砂漿達到設計號的80%時挖土牛,并清理洞底鋪砌基礎。
⑨洞底和進出口用片石鋪砌。洞內部分可以在填土牛以前鋪砌。
臺后和翼墻后一米內嚴禁用重型機械壓實,可采用人工、電動夯對稱分層壓實,壓實度達95%以上。
按要求勾縫抹面。對于砌體要按時養生,保持砂漿濕潤。
拱涵施工工藝圖框 (見表五-6)。
B、鋼筋砼管涵施工
①管節的安裝
圓管涵的砼管節計劃在專業預制廠購買,用汽車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安裝。管節從下游開始安裝,使接頭面向上游,每節涵管應緊貼于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勻,所有管節應按正確的軸線和坡度敷設。
②接縫處理
涵管接縫寬度不應大于10mm,嚴禁加大接縫來滿足涵長的要求,應用瀝青或其它具有彈性的不透水材料填塞接縫內、外側,以形成一柔性密封層。
圓管涵施工工藝圖框(見表五-5)
6、石拱橋施工
1、拱橋施工的一般要求
(1)施工前應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選擇施工方案,保證人員、機具配備充分;
(2)橋用材料(石料、水泥、鋼材等)符合設計與規范要求;
(3)施工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
(4)拱架結構合理、計算正確、便于裝卸、嚴格按設計程序進行加載(砌筑、澆筑、組拼)與落架;
(5)纜索吊裝系統、扣掛系統、轉體系統及其他吊裝系統設計合理,施工方便,安全;
(6)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規定進行,各項技術指標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7)嚴格進行施工監控。
2、拱架的制作與安裝
(1)在平臺上,按拱圈(或拱肋)內弧線加施工預拱度值放出拱模弧線,并將拱模弧線分成若干段,定出弧形木接頭位置和排架、斜撐、拉桿的中心線位置。
(2)在樣臺上量出各桿件尺寸,制作各桿件大樣。
(3)在支架及卸落設備上抄平,定出拉桿水平線,安裝拉桿、立柱、斜撐、夾木及弧形木等桿件。
(4)在弧形木各節點上抄平(包括預拱度),準確地按拱模弧線(減去模板、墊木和橫梁的高度)控制弧形木高度。
(5)在上下游設置斜撐或拉索,以確保拱架穩定。
3、拱圈砌筑的方法
(1)拱圈砌筑程序對稱于橋孔中心線,從拱腳拱頂和四分之一點同時開始或交叉進行。
(2)拱圈砌石按砌縫面垂直于拱腹線方向分層砌筑,石層之間應錯縫。
(3)拱圈合攏和空隙堵塞完成,并經過數日養護砌縫砂漿強度達到30%強度時進行拱上建筑的砌筑。在主拱圈砌完成,先砌腹拱橫墻,待卸落拱架后再砌筑腹拱拱圈。腹拱上的側墻,應在腹拱拱鉸處設置變形縫。
(4)砌置橫墻的拱背部分,須設置五角形拱石。
(5)橫墻不能承受拱圈的恒載單向推力,因此,各個腹拱均設拱架,同時完成拱圈,或者自拱腳向跨中逐孔砌筑腹拱,但必須采用措施,以抵抗腹拱圈卸拱后作用于橫墻的單向推力。
(6)靠拱腳的腹拱為三鉸拱、鉸的形成可在設鉸斷面,不用灰漿砌縫,而以2~3層油毛氈或瀝青浸制麻布。鉸石選擇石質堅硬而無裂紋的石料。一對鉸石的接觸面應較一般拱石多加修鑿以增大實際接觸面積。
4、拱架的卸落的程序和方法
拱架卸落的過程,就是由拱架支承的拱圈(或拱上建筑已完成的整個拱橋上部結構)的重力逐漸轉移給拱圈自身來承擔的過程,為了對拱圈受力有利,拱架不能突然卸除,而應按一定的卸架程序和方法進行。在卸架中,只有當達到一定的卸落量h時,拱架才脫離拱圈體并實現力的轉移。卸落量h,應為拱圈體彈性下沉量及拱架彈性回升量之和,即預拱度中的
δ1、δ2、δ3、δ4及δ5等項數值之和,即:
hd=δ1+δ2+δ3+δ4+δ5
對于懸鏈線拱的滿布式拱架,可考慮從兩拱腳開始分別對稱地向拱頂均衡地卸落,或由兩側L/4處開始,分別逐次對稱地向拱頂和拱腳兩個方向進行。
5、拱上建筑砌筑
對于空腹式拱橋,為防止腹拱圈受到主拱圈卸落拱架時的變形影響,可在主拱圈砌完后,先砌腹拱橫墻,待卸落拱架后再砌筑腹拱拱圈。腹拱上的側墻,應在腹拱拱鉸處設置變形縫。
石料及混凝土砌塊墩、臺施工要點
(1)石砌墩、臺在砌筑前,應按設計放出實樣掛線砌筑。形狀比較復雜的墩、臺,應先做出配料設計圖,注明砌塊尺寸;形狀比較簡單的,也要根據砌體高度、尺寸、錯縫等,先行放樣配好材料。
(2)墩臺在砌筑基礎的第一層砌塊時,如基底為土質,只在已砌石塊側面鋪上砂漿即可,不需坐漿,如基底為巖層或混凝土基礎,應將其表面清洗、潤濕后,先坐漿再砌筑石塊。
(3)砌筑斜面墩、臺時,斜面應逐層收坡,以保證規定坡度。若用塊石或料石砌筑,應分層放樣加工,石料應分層分塊編號,砌筑時對號入座。
(4)墩、臺應分段分層砌筑。兩相鄰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超過1.2m。分段位置宜盡量置在沉降縫或伸縮縫處。
(5)混凝土預制塊墩、臺安裝順序應從角石開始,豎縫應用厚度較灰縫略小的鐵片控制。安砌后立即用扁鏟搗實砂漿。
(6)墩、臺砌筑的方法和要求如下:
①砌體中的石塊或預制塊均應以砂漿粘結,砌塊間要求有一定厚度的砌縫,在任何情況下不得互相直接接觸。上層石塊應在下層石塊上鋪滿砂漿后砌筑。豎縫可在先砌好的砌塊側面抹上砂漿。所有砌縫要求砂漿飽滿。若用小塊碎石填塞砌縫時,要求碎石四周都有砂漿。不得采取行兇堆積幾層石塊,然后以稀砂漿灌縫的方法砌筑。
②同一層石料及水平灰縫的厚度要均勻一致,每層按水平砌筑,丁順相間,砌石灰縫互相垂直。砌石順序為先角石,再鑲面,后填腹。填腹石的分層高度應與鑲面相同。
③為使砌塊穩固,每處應選取形狀尺寸較適宜的石塊并鋪好砂漿,再將石塊穩妥地砌擱在砂漿上。
④分層砌筑時,宜將較大石塊用于下層,并應用寬面為底鋪砌。
⑤砌筑上層時,應避免震動下層砌塊。砌筑工作中斷后重新開始時,應先將原砌層表面清掃干凈,適當濕潤,再鋪漿砌筑。
⑥漿砌片石的砌縫寬度一般不應大于4cm,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時,可為3cm~7cm。
⑦漿砌塊石的砌縫寬度不大于3cm。上下層豎縫錯開距離不小于8cm。砌體里層平縫不應大于3cm,豎縫寬度不應大于4cm,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時不應大于5cm。
⑧漿砌粗料石的砌縫寬度不應大于2cm,混凝土預制塊的砌縫寬度不應大于1cm;上下層豎縫錯開距離不應小于10cm。砌體里層為漿砌塊石時,其要求同⑦。
(7)在砌筑中應經常檢查平面外形尺寸及側面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砌筑完后所有砌石(塊)均應勾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