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原材料質量達不到TRANBBS設計要求的防治
1、現象:粗骨料碎石看上去強度不夠,有風化石子,針片狀較多,細骨料砂子較細,含泥量較高,原材料進場前沒有進行試驗。
2、防治措施: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路面TRANBBS施工質量和使用質量,尤其是地方材料、碎石、砂子等,引起路面早期破損的原因之一就有粗細集料的質量問題,因此要求施工單位做到以下幾點:
①面層粗骨料,基強度、壓碎值、粒徑等必須滿足設計要求,確定料場前必須先進行各項指標試驗,合格的才能采用。嚴格控制各檔規格的碎石粒徑,規格超標準的嚴禁使用。
②保證砂子的粒徑和清潔度,細度模數應符合設計要求,對于含泥砂子應進行清洗,對于同一料場的砂子按規定進行試驗,對不同料場的砂子,必須及時試驗,不符合要求的不使用。
③瀝青砼面層所采用的瀝青標號宜為重TRANBBS交通道路瀝青AH-50-70。
十一、水泥混凝土板塊面層細龜裂的防治
1、現象:很細的網格狀裂紋
2、防治措施
避開午后高溫施工,風大時應提早噴灑塑料養生液,并蓋塑料薄膜,防治水份蒸發過快,并利用混凝土內部水份進行自我養護確保早期養護不失水。
十二、水泥混凝土板塊缺角、掉邊的防治
1、現象:橫向縮縫,板塊兩面有掉邊缺角現象。
2、防治措施
(1)混凝土插入振搗時靠模板兩邊一定要振搗密實,不得漏振,模板安裝時與基層面一定要嚴密無縫,以防振搗時漏漿造成蜂窩麻面;
(2)切縫時要在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一般為5mpa-10mpa之間,以不打邊為原則,過早切縫易打掉邊角,切縫打掉的邊角雖小,但修補很難;
(3)做好成品保護,要宣傳成品保護的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員保護成品的自覺性。
十三、水泥混凝土板塊橫向斷縫的防治
1、現象:在水泥混凝土板面上可以看到橫向貫通裂縫或不規則裂縫,在截面突變處有應變裂縫的現象。
2、防治措施
(1)水泥混凝土板塊澆筑前,基層面一定要平整,無凹凸現象。水泥混凝土面層澆筑好后應及時控制切縫時間,切割深度應大于板塊厚度的1/3,切縫應跳格。
(2)兩分法,當裂縫出現在假縫邊上時可采用中間切縫,然后敲掉板塊的一半,在留置板塊上植入Φ10@50cm長25cm的鋼筋,再澆筑混凝土。
(3)當裂縫出現在1/2板塊,呈不規則狀,整個板敲掉重新澆筑。
十四、水泥混凝土面層露骨起砂的防治
1、現象:混凝土硬化后可以看到石子的印痕,砂粒裸露,漿皮脫落后可以看到骨料外露。
2、防治措施
控制砂、碎石的級配,不得采用細砂,混凝土澆筑時,插入振搗后一定要用平板振動器進行全面振動到位,不得漏振,確保粗骨料下沉,水泥砂漿上浮3-5mm,以保證混凝土面層不露骨起砂。
十五、脹縫處破損,填縫料失落的防治
1、現象:脹縫歪斜,兩側板面有裂縫,缺角,填縫料下沉等現象。
2、防治措施
(1)脹縫板要放正,位置要準確,縫板的長度要貫通全縫長,嚴格控制脹縫中混凝土不能連接,并確保傳力桿活動性。
(2)認真細致地做好脹縫的清縫,對縫內遺留的石子灰漿等雜物,應仔細剔除干凈,脹縫要求全部看得見下部縫板,
(3)用高壓氣流吹凈脹縫,或用毛刷刷凈脹縫。
(4)灌縫時,用長嘴漏斗灌入填縫料,邊灌邊用插片搗實,第二次灌滿后鏟平,如采用瀝青混合料填縫,冷縮后撒上少量滑石粉。
(5)伸縮縫填料要作定期養護,一般在冬季伸縮縫最大時,將失效的填料和縫中的雜物剔除,重新填入新料,保持伸縮縫經常有效。
十六、瀝青面層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的防治
1、現象:瀝青混凝土面層成活后經鉆孔檢測厚度不足。
2、防治措施
平側石鋪好后,在兩平石之間拉線量測瀝青攤鋪厚度空間,對達不到設計厚度的部位進行鏟刮,直至達到標準為止。
十七、瀝青混凝土面層碾壓時出現推擠裂縫的防治
現象:壓路機碾壓后面層出現裂縫。
防治措施:①保證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溫度(見下表)。碾壓時以輪胎壓路機和鋼輪壓路機組合,先用輪胎壓路機后用鋼輪壓路機,碾壓時要掌握好速度,不得過快。
②對瀝青的各項指標按設計和規范要求進行檢驗。對混合料的密度、穩定度、粘結力等的測定更為重要。
十八、瀝青路面爛邊,平石啃邊破損的防治
1、現象:瀝青混凝土攤鋪后,平石邊沒有碾壓到位,瀝青松散;碾輪碰到平石,平石啃邊破損。
2、防治措施
(1)瀝青路面爛邊是指沒有碾壓到的部位,應采用在碾壓完成后用熱墩錘或平板振動夯夯實。
(2)壓路機碾壓時盡量不要碰到平石,對啃邊嚴重的平石應更換。
十九、檢查井與路面銜接不順的防治
1、現象:檢查井蓋座或高于路面或低于路面。
2、防治措施
(1)檢查井周圍的填土應從溝槽底開始用動力夯轉圈夯實,包括基層部分,凡不易打夯密實部分,可用低標號混凝土進行填筑。
(2)在升降檢查井蓋座時,檢查井蓋座的升降高度要用小線校核,使井蓋座與路面高度和縱橫坡一致。
二十、檢查井護圈碎裂的防治
1、現象:通車后一經車輛走軋,檢查井護圈呈放射狀碎裂。
2、防治措施
無配筋混凝土改為有配筋混凝土,并提高一級標號,混凝土應按路面同標號配比進行拌制。同時對護圈與板塊之間設隔離層或涂刷一層瀝青,使井座護圈與混凝土板塊分離。
二十一、雨水口較路面高突的防治
1、現象:雨水口不在最低點,雨水口兩邊凹陷積水,雨水口明顯高于周邊路面。
2、防治措施
(1)施工人員在放樣時應注意到雨水口的位置,不能設在路面的高點,應隨著路面坡度的變更而變到最低點;
(2)雨水口圈的安放,都應以雨水口所處位置的路面高程做依據,雨水口上下游的路面高程也應同步控制,不能有隨意性;
(3)雨水口井篦安裝,混凝土面層的應低于路面0.5~0.8cm,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應低于路面平石1cm~2cm,縱向接順應大于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