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斜坡上的巖體或土體因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結構面發生整體順坡下滑的現象或過程。
根據滑坡體體積,將滑坡分為4個等級:①小型滑坡:滑坡體積小于10×104立方米;②中型滑坡;滑坡體積為10×104-100×104立方米;③大型滑坡:滑坡體積為100×104-1000×104立方米;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體體積大于1000×104立方米。
根據滑坡的滑動速度,將滑坡分為4類:①蠕動型滑坡,人們作憑肉眼難以看見其運動,只能通過儀器觀測才能發現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動數厘米至數十厘米,人們憑肉眼可直接觀察到滑坡的活動;③中速滑坡:每小時滑動數十厘米至數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動數米至數十米的滑坡。
滑坡基本成因
產生滑坡的基本條件是斜坡體前有滑動空間,兩側有切割面。例如中國西南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體眾多,山勢陡峻,溝谷河流遍布于山體之中,與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眾多的具有足夠滑動空間的斜坡體和切割面。廣泛存在滑坡發生的基本條件,滑坡災害相當頻繁。
從斜坡的物質組成來看,具有松散土層、碎石土、風化殼和半成巖土層的斜坡抗剪強度低,容易產生變形面下滑;堅硬巖石中由于巖石的抗剪強度較大,能夠經受較大的剪切力而不變形滑動。但是如果巖體中存在著滑動面,特別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動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強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動。
降雨對滑坡的影響很大。降雨對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雨水的大量下滲,導致斜坡上的土石層飽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層上擊水,從而增加了滑體的重量,降低土石層的抗剪強度,導致滑坡產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無雨不滑”的特點。
地震對滑坡的影響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強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內部結構發生破壞和變化,原有的結構面張裂、松馳,加上地下水也有較大變化,特別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對斜坡穩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強烈地震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許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復振動沖擊下,斜坡土石體就更容易發生變形,最后就會發展成滑坡。
滑坡的分布與危害
滑坡常發生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時。滑動的地方主要是山谷坡地、海洋、湖泊、水庫、渠道和河流的岸坡及露天采礦場所。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滑坡的產生,其中以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較嚴重。
多數滑坡,特別是大規模的滑坡會掩埋村鎮,摧毀廠礦,破壞鐵路和公路365JT交通,堵塞江河,損壞農田和森林,從而給人類生命和經濟建設帶來危害。
瑞士曾有一次滑坡造成5000多人喪生。日本于1958年調查了5 584個滑坡,這些滑坡平均每年造成40 000hm2農田的破壞和78 900間房屋的倒塌。滑坡在美國每年至少造成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并導致20—25人喪生。厄瓜多爾曾發生過一次大的滑坡,引起5000人死亡,并破壞了穿越該國的一條國際輸油管道,造成1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