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風險
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發生概率最低,但最具災難性的風險。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發生政治風險的可能性很大。政治風險分為純政治風險和政策性風險兩種類型。
純政治風險是指項目所在國由于政治或者是外交上的原因對工程項目實施征用、沒收或者中止等,是傳統意義上的政治風險。相對來說,周期長的項目政治風險越大。特別是B O T項目,因為此類項目時間較長,有時要經歷東道國的不同政府執政時期,甚至有的國家會發生政變等政局動蕩,后續政府有可能不承認上屆政府的承諾,致使項目無法再進行下去。導致項目前期投資回收無保證,甚至會迫使投資者低條件提前轉讓。
政策性風險是指項目所在國在外匯管理、法律制度、稅收制度、勞資關系、環境保護和資源主權等方面,由于立法不全或管理不善而發生經常修改的變化。特別是當政權發生更迭或者國家政策發生急劇變化時,新政府往往對前政府所簽訂的合同不友好執行,更甚至于中止已經生效或者實施的合同,從而形成風險。例如,津巴布韋政府驅散白人農場主,委內瑞拉政府把石油資源收歸國有,讓外國投資方重新簽訂合同等,都是政策性風險的具體表現。
合同風險
合同條款上的風險,即合同中有關風險分擔的內容不明確,或者偏向于業主等,尤其是特殊條款和特殊技術規范里面經常隱藏著業主預加的風險。筆者參與實施的一個公路合同,在投標時,由于時間的關系對招標文件沒有認真分析研究,在項目開工后發現,技術規范與清單不符合、圖紙與清單不符合、通用條款與特殊條款不配套。項目經理部與業主、監理進行了及時溝通,發現是業主聘請的設計單位粗制濫造的結果。業主、監理了解情況后比較通情達理,通過與項目部協商圓滿解決了該問題。盡管該案例不是業主惡意預加的風險,但如果不及時徹底解決,那么風險可想而知。
業主履約的風險,表現為業主信譽差、不按合同履約、不及時提供場地、刻意拖欠工程款,其中工程所在地政府的干擾尤為突出。
監理的風險,表現為監理或其駐地代表工作效率低下,對上報的圖紙,賬單等不能及時批復;在施工中反復變更或亂發指令,對工程的正常進展橫加干擾等。國外某項目,監理為德國人,承包商為意大利人,在一條城市環城路的施工中,對承包商的許多合理要求監理總是拖延或者是不同意,而且不給任何理由。盡管業主多方面協調,但一直未能徹底解決問題。一條21公里的公路,歷經5年仍然未能完工,給業主及承包商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最后承包商向業主提出索賠,共計13 0 0多萬歐元,盡管業主已經支付了500萬歐元,但由于剩余的800萬一直達不成協議,官司至今仍然沒有結束。
分包的風險。一方面是總承包商對業主指定的分包商不能完全約束而產生風險。還可能在簽訂分包合同時,沒有對分包商做資質和信譽考察,風險抵御和承擔能力差,或者是在施工過程中,對分包商控制力度不夠,出現質量和工期問題。
國內某公司,在非洲某國同時承接了兩條公路的施工合同,但由于受公司規模及能力的制約,只能完成一個合同項目。該公司把另外一個合同轉包出去,從中收取了8%的管理費。由于沒有進行風險分析和研究,加上該公司本身管理上的問題,拒絕給分包隊伍提供任何資金和技術支持,拒絕協調該分包隊伍與監理、業主的關系,導致工期延誤了整整一年,分包隊伍虧損約400多萬美元,而該承包公司也面臨被業主列入黑名單的風險。
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主要指所在國的經濟與金融運行風險,包括項目所在國的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情況——外匯儲備、貨幣自由兌換、外匯匯出、官方銀行利率及信貸管理制度;業主財務狀況、償債能力及其信譽;結算匯率變化;國際投資變化與國家償債能力。
施工材料市場價格風險。對有價格調整的合同,須準確掌握基準期的市場價格。而對沒有價格調整的合同,須準確掌握市場價格的漲跌趨勢。
市場供應風險。項目所在國大部分地區完全是賣方市場,施工材料和機械配件的供應往往控制在很少數的商家手里。
匯率風險
金融危機發生后,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其穩定性不僅發生了變化,而且在持續貶值。對于資金密集型工程,由于合同金額大,工期長,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大而使得匯率風險更加突出。
對工程項目而言,一般來說合同中兌換率是固定的,因此匯率風險主要是當地貨幣是否能與外幣進行自由兌換,或者說可以自由兌換的比例的大小。特別是在一些不發達國家,大都對外匯進行管制,通貨膨脹率高,當地貨幣貶值較快,所以按固定匯率盡可能多地選擇自由外匯結算,可彌補由于當地物價上漲導致工程成本增加及當地貨幣貶值而遭受的匯兌損失。國外某項目,從20 08年7月至11月,短短4個月內當地貨幣兌美元的匯率下跌了17.5%。匯率走低時,以當地貨幣支付的材料費用一直增加,就燃油一項,在4個月內增加了約合22萬美元的額外支出。
施工環境風險
施工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項目所在地區的溫度、濕度、降雨量、風力、晴雨天數,特別是自然災害情況,如地震、洪水、風暴及海嘯等;項目對社會及人們生活與工作環境污染的限制因素,以及該國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情況。國外某項目,在投標時了解到項目所在地經常發生狂風暴雨等情況,開工后在工程保險合同中專門增加了一條對大風暴雨損害的賠償條款。在2008年的3月遭遇大風和暴雨襲擊后,三個營地的圍墻和部分房屋被毀。盡管損失不是很大,賠償也不是太多,但最后證明項目的防范意識還是非常正確的。
七大措施
風險管理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對風險進行持續的監視。風險應從三個方面進行監視:
識別風險是否引發、假設是否轉化為風險、識別是否產生新的風險。對于風險的監視,應根據風險分類落實到部門及責任人。
熟悉當地國情與法律
對局勢動蕩、風險較高的地區暫時觀望。比如南部蘇丹,可以說百廢待興,是任何一個承包商都非常關注的市場。
然而,筆者通過多年跟蹤分析發現,當前盡管一些項目資金已經落實,業主也多次發表招標公告和邀請,但回應者還是寥寥無幾。究其原因,拋開2011年的全民公決不說,當前該國社會治安和法制欠缺就不能讓人放心,等待觀望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這是風險的回避。
吃透招標合同文件
深刻理解文件內容,吃透業主意圖和要求。分析招標人須知,詳細審查圖紙,復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對難以吃透的條款,要深入研究,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咨詢專業人士;完善合同,對不利的,承擔風險太多的合同要謹慎;在合同談判中對可能存在的風險,要求澄清,對不可避免的風險,應有足夠的對策,這就是風險預防。國外某公路升級改造項目,從合同看,沒有任何問題,但承包商在準備標書時,忽視了材料的來源問題。在開工后發現,公路沿線根本沒有石頭利用。最后承包商不得不從50公里以外的地方尋找軋石場,平均運距高達80多公里,極大地增加了運輸成本和管理成本。盡管承包商提出了索賠,業主也給了部分賠償,但承包商還是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投標書盡可能充分
在投標報價時,應對項目相關情況了解透徹,對業主故意設立的風險或比較刁難的業主要盡可能有所準備,特別是現場勘察時對各種資源的供應狀況及價格要充分掌握,盡可能合理,對沒有價格調整的合同,要預留有一定的價格上漲空間。對有調價的合同,在價格調整指數及參數的選擇上,要認真調查研究,掌握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并對周圍的國際市場環境進行密切關注,選擇有利于合同調整的指數,減輕風險。這是風險自留。筆者在2000年從事過一個項目,在價格調整公式中,設備指數投標時采用了日本指數,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受日元對美元匯率變化,指數一路下滑。承包商本來可以獲得10%以上的調價,最后只能得到5.7%。
選擇優秀的分包商
考察分包商的資質、信譽及履約能力。簽訂分包合同時,要求每個分包商均須承擔其對應的風險責任,調動其參與管理和控制風險的積極性。這是風險分散。
加強施工控制及索賠管理
加強施工管理和控制,對工程質量、安全、工期等嚴格要求,認真監督。
對出現的不可預見因素或索賠線索,及時通知監理和業主,并做好詳細的記錄,為索賠做好準備。加強索賠管理,推行索賠制度降低風險,必須做到索賠的及時性和資料的完整性,提高索賠的技巧性。
做好工程保險
國際承包工程風險較高,特別是大型工程項目投入大、工期長,易受不可預見的外來因素,如自然災害、暴亂、戰爭等不測事件影響,從而造成重大損失。
工程保險是轉移部分項目風險、保證工程建設目標實現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在日趨完善的國際工程市場中,如果承包商沒有購買相應的保險,幾乎無法取得國際工程的承包權。工程保險主要包括:工程一切險、施工機具和設備險、第三者責任險、遠洋運輸險、雇主責任險盒機動車輛險。我國企業對工程保險的認識還很不夠,應加強對保險業的認識,聘請專門國際工程保險人才。
預防匯率風險
投標時,至少選擇兩種或者是兩種以上的貨幣作為計價及支付貨幣,并根據當地貨幣的匯率變化趨勢以及當地貨幣與外幣的使用比例來決定計價及支付貨幣的合同比例。工程量完成后,盡早完成計量,及時催繳工程款,貫徹“現金流第一、利潤率第二”的經營原則。要根據當地貨幣及外幣的匯率變化來調整當地貨幣與外幣的使用情況。比如,當地貨幣貶值時,應適當多采用當地貨幣進行支付;如果當地貨幣升值時,要適當多采用外幣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