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以來,我公司連續承建了多項大型市政綜合工程,施工管理技術日益提高,不斷地創新我國市政建筑史上的一個又一個記錄,一系列大型市政綜合工程優質高速的完成,為國人所矚目,為社會所承認,也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市政施工企業必須不斷地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才能優質高速的完成各種大型市政綜合工程,才能使企業適應當今市場的競爭機制,為企業贏得信譽,爭取更廣闊的市場。
本文著重論述了在紫竹院立交工程中,如何應用目標管理技術來指導施工生產,從而使這座面積1.1萬m?2、9跨全現澆變截面箱梁、縱橫雙向預應力張拉的斜橋以及配套的雨水、污水、道路、擋墻等這樣的大型市政綜合工程,僅用140d的工期,就圓滿、優質的完成了全部的施工生產任務。
1 目標管理技術
1.1 目標管理技術的概念和內容
目標管理是指目標計劃的編制、執行和控制,目標管理是保證圓滿完成企業任務、實現經營目的,有效地發揮各層職能作用的手段。由于各層職能是由眾多的組織、人員、設備、機械、材料、資金、方法等組合而成的,因此這些成分也就很自然地成為了所要管理的對象。
1.2 目標計劃的編制
要編制切實可行的目標計劃,應從四方面予以考慮,即確定目標、明確條件、選擇手段、考慮風險。
(1)確定目標也就是確定所要達到的具體目的,目標可以是總體目標,也可以是分項的一道工序的目標。
(2)明確各種制約條件,首先必須弄清實現目標所需要的時間和資金、人員、機械、設備、技術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必須了解外部客觀環境影響及各種規章規范的制約。
(3)選擇手段就是選擇最佳的施工方法、工藝及工序,以便充分發揮現有人員、機械設備、技術能力的作用。
(4)考慮風險就是留有余地,備有因各種條件變化有可能導至失敗的補救方案。
1.3 目標計劃的執行
在切實可行的目標計劃確定之后,為保證計劃的正確實施,要對計劃的執行過程進行組織、指揮和指導,按照目標體系的要求,協調各方面的關系,進行人員、機械等的調配,建立嚴格的責任制,使得每一執行部門都能明確在執行目標計劃過程中自身的職責范圍,這樣目標計劃的實現才成為可能。
1.4 目標計劃的控制
所謂控制是指對各階段(或各工序)執行結果的檢查,將執行結果同目標計劃進行比較,對執行過程中偏離目標計劃的部分,分析其偏離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和補救方法,以保證總體
目標的實現。
2 目標管理技術在紫竹院立交工程中的應用
2.1 紫竹院立交工程概況
紫竹院立交位于西三環北路與紫竹院路交匯處,立交為紫竹院路上行、西三環北路下行的苜蓿葉型互通式立交,其橋梁為斜橋,夾角為62°25′47″,全橋共分9跨,其中主橋3跨,兩端引橋各3跨,橋梁長232.39m,全寬47.1m,總面積10945.6m2。
橋梁分為南北獨立結構的兩座橋,上部結構分主橋、引橋兩種結構型式。主橋3跨(25+36+25m)為后張雙向預應力變截面單箱三室連續箱梁結構,兩端引橋各為三跨2×(20+20+20m)普通鋼筋混凝土單箱七室連續箱梁結構,主橋及引橋橋面板內均設橫向無粘結預應力束。下部結構為混凝土鉆孔灌注樁加承臺基礎,樁深13~16m,樁徑?1200共128根,承臺為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每4根樁托一個承臺,每個承臺上設六棱形變截面鋼筋混凝土墩柱,全橋共有承臺及墩柱各32個。橋臺為擴大基礎混凝土橋臺。
在立交范圍內設有道路、擋墻、雨、污水等一系列配套工程。
紫竹院立交的施工工期上級規定為1992年5月1日至1992年9月25日,而工程的實際開工日期為1992年5月7日,整個工程施工工期只有短短的140d時間,而按合理的工期定額計算,紫竹院立交的合理工期為1033d。
紫竹院立交工程主要工程數量:
橋梁:鉆孔灌注樁 m3/根 1989/128
混凝土承臺 m3/個 2153/32
混凝土墩柱 m3/根 290/32
混凝土橋臺 m3/座 1893/2
下部結構鋼筋 t 368
上部結構鋼筋 t 1332.7
預應力鋼鉸線 t 180
箱梁現澆混凝土 m3 6464
橋面防水層 m2 10927
欄桿地袱 m 464
緣石、隔離墩 m 1856
橋梁伸縮縫 條 4
橋面瀝青混凝土 m2 8464
橋面小方磚步道 m2 2320
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 m2 58822
小方磚步道 m2 11687
裝配式擋土墻 m 1344
各種路緣石 m 11026
挖、填土石方 m3 76178
社會交通便線 m2 14590
管道:雨水φ600~φ0100 m 651
污水φ700 m 373
2.2 紫竹院立交工程目標計劃的建立原則
必須在140d內,優質、高速地完成紫竹院立交及附屬配套工程,不允許發生任何質量、安全事故。保局優、爭市優,這就是我們的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確定后,分項目標建立的正確與否將成為總體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為此我們在分項目標的制定過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則:即找出施工面臨的幾個主要困難及網絡計劃中關鍵線路上的幾個關鍵工序,將其作為分項目標,這樣分項目標一旦實現,工程難點將解決,從而使總體目標的實現有了可靠的保證。
2.3 制約條件
(1)時間緊,如概況所述,該工程工程量十分大,而這一切都要在短短的140d內完成。
(2)結構復雜,該工程主橋結構為變截面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橋墩為變截面六棱形,且橋梁由樁基到箱梁全部為現澆混凝土結構,故排架、模板工程量非常大。
(3)主橋為雙向預應力斜橋,不僅增加了工藝的復雜程度,也增加了工序,延長了整體工期。
(4)結構混凝土現澆量大,而且澆筑必須分部位進行,其混凝土養生期直接影響到下道工序進行,如何保證混凝土強度,縮短施工周期成為能否實現目標的難點。
(5)由于紫竹院立交施工季節為5月至9月,工程的一半以上時間處于雨季,這更增加施工難度,甚至可能影響到總體工期。
(6)紫竹院立交設計三環路為下行。其高程較原路面下降1.2m,與原有道路下的舊管線多處矛盾,部分橋樁與現狀污水管道相撞。如何處理好新舊管線的矛盾及舊有管線的改造,將直接影響到施工工期。
(7)本工區在施工紫竹院立交的同時還承擔著首都機場候機樓擴建和亦莊新技術開發區市政配套工程兩項重點工程,其竣工時間與紫竹院立交相同,因此造成了技術管理力量分散,人員、機械不足等矛盾有待解決。
(8)施工期間不能斷絕交通,需修建社會交通便線,而拆遷又不能按時到位,為此需設三期社會便線,對工程干擾十分嚴重。
(9)紫竹院立交工程與南二環工程及西北二環改造工程同期施工,如此眾多的橋梁同時施工,勢必造成材料供應及構件加工的缺口,從而使保證材料供應成為難點。
(10)由于工程屬“三邊”工程,出圖時間倉促,難免會產生一些設計失誤,能否把這種失誤克服在施工之前,將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成敗。
2.4 選擇手段
上述10個問題幾乎包含了所有管理因素的困難與外部條件的制約,而解決這些問題所面臨的關鍵就是時間,因此如何具體確定各分項目標及為完成分項目標提供技術保證和其它必要條件使其按期完成是目標管理的核心。
由于工程中的矛盾錯綜復雜,相互影響與制約,因此在管理中即要抓住關鍵線路,同時也應注意與其它部位的相互聯系,故選擇手段要做到科學、合理、全面、有效。在紫竹院立交工程實踐中我們重點抓了三個方面工作。
2.4.1 科學的進行施工部署
(1)分項目標的確定。首先我們以工程的開竣工時間做為網絡計劃的起、終點,盡可能壓縮各工序的施工周期。據此編制出工程的網絡計劃圖。
整個工程分為三大部分,即橋梁工程部分,道路、擋墻部分,雨、污水管道部分,從網絡計劃圖中可看出,橋梁工程部分工序最多,施工周期最長,技術工藝也最復雜,是整個工程的主線,所以我們用橋梁的施工周期來控制整個工程的總體工期,用橋梁施工中的關鍵工序完成時間做為工程的分項目標,同時社會交通便線直接影響到能否將現況紫竹院路和三環路上的社會車輛引開,為橋樁施工創造條件,而污水管道施工完成后才能廢除影響橋樁的現況污水管道,故社會交通便線和污水管道的完成時間也應做為分項目標,據此我們確定了8個關鍵工序完成時間做為分項目標,即社會交通便線;污水管道;橋樁基礎;承臺、墩柱、橋臺;排架、模板和鋼筋;箱梁混凝土澆筑;預應力張拉;橋面鋪裝和橋面附屬設施。
(2)用戰役計劃控制分項目標的實現。在工程施工中我們采用了戰役計劃,將各分項目標按時間組合作為戰設計劃目標,在安排施工時,我們優先安排主橋部位施工同時注意了引橋部位的穿插配合施工,使之成為流水作業,為充分占滿時間和空間,在安排橋梁施工的同時,我們還盡可能地提前安排道路與管道的施工,使之既不會拖延整體工期,又可以使其避免在橋梁施工后期的工力高峰時與橋梁施工爭工力,還可以使先期完成的道路與管道為橋梁施工服務,改善橋梁的施工環境,據此我們共安排了5個戰役。
第一戰役5月1日~5月31日
此戰役的主要目標為128根鉆孔灌注樁全部完成,同時在5月15日前應完成社會交通便線和污水管道施工,實現社會交通的疏導和舊有污水管道的導流,以保證橋樁施工能連續進行。
此戰役還應完成1/2的承臺及橋區的雨水管道施工。
第二戰役6月1日~6月30日
此戰役應完成承臺,墩柱、橋臺等全部橋梁下部結構,并完成部分的主橋排架支搭,同時還應完成全部的雨水管道,主路部分的擋土墻及主路路基。
第三戰役7月1日~7月31日
此戰役應完成全部排架、模板支安,完成南主橋的鋼筋綁扎及鋼絞線穿束,具備首段箱梁混凝土的澆筑條件,并完成北主橋的部分鋼筋綁扎,為混凝土連續澆筑創造條件,同時還應完成全部的擋土墻施工和道路基礎施工。
第四戰役8月1日~8月31日
此戰役為箱梁混凝土澆筑的關鍵一戰,應完成剩余的全部箱梁鋼筋綁扎,全部的箱梁混凝土澆筑及縱向預應力張拉,并完成2/3的橫向無粘結預應力的張拉,拆除主橋排架,同時還應完成道路的附屬設施及道路底層瀝青混凝土攤鋪和部分小方磚步道施工。
第五戰役9月1日~9月25日
此戰役應完成全部的橋面鋪裝及橋梁附屬設施,折除全部的排架、模板,并完成全部的道路面層加鋪,小方磚步道及照明,澆樹管等附屬設施,同時還應將施工現場清理干凈,做到場光地凈。
(3)戰役計劃的優點:
a.一切計劃都圍繞橋梁施工這條主線安排,在橋梁施工中又優先安排了主橋部位的施工,將施工周期最長的工序提前安排,以確保總體工期的實現。
b.在保證重點工序的情況下兼顧一般,雨水、擋墻、道路同時施工,既可充分占滿空間,又可以使其施工避開橋梁施工的工力高峰期。
c.趕在雨季之前完成雨水、擋墻、路基、既避免了雨季土方施工的困難,又為雨季防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d.在橋梁的箱梁混凝土澆筑前完成路基施工,以保證商品
混凝土澆筑時的道路暢通。
2.4.2 設計與施工的整體管理
紫竹院立交開工時,所有的設計圖紙均不完善,從而給工程的施工方案制定、材料供應及技術管理帶來了很多困難,對此情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出圖計劃,也就是將目標管理延伸到設計。我們根據施工需求,提出設計順序和出圖時間,要求設計首先將橋基工程,橋區管線,外購材料,外加工構件等先行出圖,這樣我們不但能進行正常施工,也為后期的施工打下了基礎。其后隨著工程進展陸續出圖,同時我們還派專人同設計部門隨時聯系,盡早掌握設計意圖,為后續施工提前做好準備,以保證工程能連續進行。
(2)進行設計導向,設計與施工一體管理從而使設計導向成為可能。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向設計人提供市場現所具備的材料表,使設計人員盡可能使用我們所具備的材料,為施工中的材料供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實行施工圖共審制度,在設計人出圖之前,由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共同進行審圖工作,將設計錯誤消滅在出圖之前,以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差錯,造成返工,同時也避免了時間上的浪費和經濟上的損失。2.4.3 工程中采取的技術手段
合理地采取技術手段,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題下盡量縮短工期是實現目標的關鍵,在紫竹院立交工程中,我們采取了下列技術手段:
(1)在橋梁樁基施工中,根據戰役計劃,128根鉆孔樁的施工周期僅有一個月,對此我們根據地質情況,選擇了較為先進的短螺旋干鉆機進行施工,同時對土質不好的地區采用回填護壁方法,從而僅利用四臺鉆機在30d內就完成了全部鉆孔樁的施工任務。
(2)在橋梁的箱梁混凝土澆筑中,戰設計劃要求我們在一個月內完成6個澆筑區域、12個澆筑部位的6464m?3的箱梁混凝土,180t預應力鋼絞線的布束,近千噸鋼筋的綁扎,同時還要
完成100%的縱向預應力張拉和70%的橫向無粘結預應力張拉。
紫竹院立交分為南北兩橋且主橋與引橋均為箱梁結構,故均需兩次澆筑成型,同時主橋為雙向預應力張拉,故其與引橋相接處必須待主橋的縱向預應力張拉封錨完成后才能進行引橋的鋼筋綁扎,故工序時間較長。為最大程度的減少工序間隔時間,同時考慮到商品混凝土的供應情況,我們在東西兩個北引橋距主橋5m處增加了兩條施工縫,這樣將全橋分為8個澆筑區域,16個澆筑部位。
16個澆筑部位的混凝土共分8次澆筑,順序如下:
??實踐證明,如此安排混凝土的澆筑順序有以下三點好處:
a.工作面增多,不同的工序可同時施工,相互之間干擾較少。
b.北引橋增加施工縫,可避免因主橋混凝土養生和預應力張拉造成的引橋施工停頓,使得引橋和主橋的施工可同時進行,為引橋施工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因工力原因南引橋施工時間可待南主橋的縱向預應力張拉完成后再進行,則南引橋不增加施工縫,減少了澆筑次數,對工程質量大有好處。各部位連續施工可充分占滿時間和空間,也可以彌補技術管理人員和專業施工隊伍不足的缺陷。
c.由于橋面混凝土澆筑時間比較連續,故橫向預應力張拉的工作面也是連續提供的,從而減少張拉設備投入大大提高現有張拉設備的利用率。
(3)按以往的施工方法,波紋管穿好后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進行預應力鋼絞線的穿束工作。紫竹院立交預應力鋼絞線設計長度最大的90余m,在穿束時勢必占掉引橋的全部工作面,從而延長整體的澆筑工期,如果出現瞎孔則時間會更長,為此我們采用了先穿束后打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即將波紋管和鋼絞線先水平穿入梁腹,然后吊起定位,再澆筑混凝土,這樣做既縮短了穿束周期,也解決了瞎孔問題,因此也就取消了備用孔道,既節約了材料,也增加了梁腹內的凈空距離,從而杜絕了箱梁施工中較易出現的蜂窩、狗洞等質量通病。但這種施工方法容易造成孔道摩阻系數增加,為此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波紋管內采用高壓水循環,張拉前進行單張活束,設置應力儲備補強超張拉等措施,成功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4)由于工期緊迫,保證混凝土強度和混凝土的養生周期成了制約工期的關鍵因素。為此我們除對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碎石、砂子等原材料精心挑選外,還增加了外摻劑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并將混凝土的設計標號提高一級進行施工,從而使混凝土的同養強度達到R>設計R28×100%,使得張拉周期提前,從而保證了整體目標的實現。
2.5 紫竹院立交工程施工組織部署和控制
紫竹院立交工程的施工總體工期只有140d,技術管理力量和專業施工隊伍嚴重不足,材料供應緊張,機械設備缺乏。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組織措施。
(1)組織工區有關技術管理人員會同施工隊的技術管理人員共同進行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工作,加強現場的技術指導,嚴格按設計圖紙和操作規范施工,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損失,也保證了整體的工程質量。
(2)在橋梁施工初期,工力相對富裕的時期,抓緊道路、擋墻、管道的施工,使其施工時間避開了橋梁施工后期的工力高峰。
(3)對橋梁上部結構專業性較強的施工項目如模板、鋼筋、預應力張拉等做到均衡安排,形成流水作業,使得專業施工力量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活源充足、均衡,避免了專業施工的高峰和低谷,這樣既提高了專業人員和專用機械的使用效率,又保證了專業隊伍的質量。
(4)實行班組責任制,對每班作業人員明確當班應完成的工程形象部位指標,做到當天任務必須當天完成。
(5)實行兩大班晝夜連續作業,歇人不歇馬,充分利用現有的機械設備,同時也占滿了所能利用的一切時間。
(6)提前做好構件及外加工件的預制及定貨,避免了因其不能按期到場而影響到施工進度。
(7)加強原材料的聯系和供應,隨時掌握材料來源和渠道,對個別短缺材料及時找設計人商定解決辦法,確定代用品的規格數量。
(8)邀請設計人員現場辦公,隨時掌握設計意圖,提前做好施工準備,對施工中臨時發現的設計問題,請設計人員當場解決。
(9)實行五日計劃和旬計劃制度。
(10)每天召開現場碰頭會,分析生產形勢,對造成計劃拖期的情況,及時分析原因,商討對策,調整部署。
3 結束語
經過140個晝夜的奮戰,紫竹院立交工程在1992年9月25日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紫竹院立交的施工速度在國內建橋史上又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在工程質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成績。紫竹院立交在西北二環改造工程檢查評比中被授予“優質快速施工,內堅外美竣工”錦旗,并被評為局優質工程;施工全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重大傷亡事故,被秤為市文明達標工地。實踐證明,紫竹院立交工程施工中采用的目標管理技術是有效的,目標計劃的制定是合理的,施工中的組織和控制是成功的,當然我們的工程還存在許多不足,工期也不是反映水平的唯一標準,但是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縮短工期所創造的巨大社會經濟效益是不容忽視的。
目標管理技術是一項綜合的管理技術,有著很廣泛的用途,通過目標管理技術在紫竹院立交工程中的應用,使我們初步嘗到了引進新的管理技術的甜頭,同時也看到了新的管理技術在市政建設中的應用有著廣闊的前景,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引進新的管理技術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提高企業各項工作的管理水平是一個企業保證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