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制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不長,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代建制企業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是企業需要認真深思的問題。
建設項目管理要繼續深化改革,管理體制上要推行國際通行的管理模式——建設項目代建制,即成立工程項目管理公司,特別是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要委托工程項目管理公司進行管理。實行代建制就必須有一個載體,這就是工程項目管理公司。
基建管理模式的缺陷
對普通商品來說,購買者(出資人)只關心產品的最終結果,根據結果的好與差決定買與不買和出多少錢買。而對建筑產品來說,出資人不僅十分關注最終結果,而且也十分關心并參與產品形成的全過程。建設項目業主要管理建筑產品形成的全過程。古今中外幾乎所有大的建設項目都是如此,而且業主對建設過程管理的好與差,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建筑產品的好與差。多年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基建管理模式不利于加強業主對建設過程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過去建設投資都是政府投的,有了投資意向(確定建設項目)投資部門便在本單位成本系統內抽專人組成基建班子(基建指揮部、管委會、辦公室等),對項目建設的全過程進行管理。這樣做不可避免地導致兩個問題出現:一是單位或系統并非專業搞建設的人員,即使班子中有專業人員,專業門類也不可能配套;二是項目建設完工后人員解散,直到有下一個項目再組建項目班子,有些前次參加的人員本次不一定抽到,新的項目班子又得重新摸索經驗,這樣就使項目管理總是在低水平上重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管理模式顯然是不能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
關于工程項目管理企業
目前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資質條件雖然尚未具體明確(在制定中),但從管理辦法的這個定位,特別是全過程的管理服務活動這一規定中,可以看出它應該是具有高素質、專業化管理能力和具有監督和服務功能的企業。工程建設管理特別是全過程的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既有政策性強的工作,又有多專業的專業化管理;既涉及經濟效益問題,又涉及社會效益和公眾利益問題;既要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又要有利于環境保護。因此,對它的人員素質要求也很高,專業結構要配套合理,人員之間要配合默契形成團隊合力。
目前,甘肅省建設行業中是否有具備這樣素質的企業呢?筆者認為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回答這個問題。隨著設計單位深化改革,事業性質的企業走向市場,技術素質也有了空前的提高。建設主力軍的施工水平、設計企業人員管理能力的確是優化了,能夠在項目建設的主要階段提供高水平的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企業確實具備了項目管理公司所需要的高素質。雖然總體水平相對高于過去的基建班子,但設計、施工是獨立進行的,設計、施工分別有優勢卻未形成整體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行業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格的工程項目管理企業。正由于這個原因,《管理辦法》要求已經具有勘察設計、施工等一項或多項資質的企業,可在其已有資質之外申請其他資質(即項目管理企業資質)。
基建體制深化改革帶來新機遇
從施工管理角度看,目前我省的施工企業對項目管理是內行的,在工程實踐中積累了諸多經驗,有條件按照目前資質標準申請辦理項目管理公司。施工企業申報項目管理資質意義深遠,即施工企業在人才和管理上優勢明顯,特別是項目管理經驗豐富。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施工企業只能在管理能力相對薄弱的建設單位基建班子的管理下進行施工和施工項目管理,因而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施工中不少高難度的、復雜的技術問題都由施工企業解決,施工企業提供了高智能、高水平的服務,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高水平的回報。人才和管理優勢在單一的施工中沒有轉化成應有的經濟優勢。現在這種情況有所好轉,體制改革的深化需要并允許施工企業在已有基礎(管理層與作業層分離)上,申請到工程項目管理企業資質,使自身的人才和管理優勢得到較充分發揮,而且這種優勢在較大程度上可轉化為經濟優勢(收取高額、高智能服務費)。更重要的是,工程項目管理公司承攬建設項目管理任務是通過招標競爭的,而且是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的競爭。施工企業將利用自身已有人才和管理優勢再優化、再提高,從而為企業的做大、做強奠定堅實基礎。
筆者認為,具備條件的施工企業應該抓住機遇,為本企業申請工程項目管理企業資質做好準備。雖然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具體資質標準尚未最后出臺,但人才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在項目經理要逐漸改由執業建造師擔任的形勢下,各企業已有的項目經理爭取考取建造師,就是一項很緊迫也很實際的準備工作。
(作者單位:甘肅省建設市場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