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站采用平坡的工程實踐摘 要 通過地鐵工程設計及建設管理實踐,對地下車站各層板設置坡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在過去的地鐵車站設計中,幾乎所有地下車站都采用的斜坡的設計,導致地鐵車站設置在斜坡上,給設計、施工、運營造成非常大的困難。因此,根據設置平坡后的排水思路,提出車站各層板及縱向水溝完全可以設計為平坡,并在深圳地鐵3號線中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建議在地下車站中推廣采用平坡,并建議修改規范。關鍵詞 地鐵車站 各層板 推廣采用平坡1 現行規范及設計理念 地下車站坡度應盡量平緩,以防止車輛溜動,但又要考慮隧道的最小排水坡度問題,故規范規定宜將車站站臺計算長度線路設在2‰的坡道上,在困難條件下設在不大于3‰的坡道上。 與地面建筑結合建設的車站,考慮到設坡與建筑物接口困難,故線路坡度不受條文限制,但因其不是獨立的單體建筑,區間的水不得排入車站,需在站端截流,車站的軌道結構要設帶坡水溝。 在過去的地鐵車站設計中,各設計院普遍對規范理解發生了偏差,幾乎所有地下車站都采用2‰~3‰的斜坡設計。特別是誤以為地下車站的沖洗要依靠2‰的坡度排水。眾所周知,在地鐵運營中是沒有經常性的“沖洗”作業的;且難得一遇的消防水是依靠平坡漫流加人工清掃。因此在運營的地鐵車站中,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依靠2‰的坡度來排水。正是因為這種設計理念的錯誤,導致了地鐵車站設置在斜坡上,給設計、施工、運營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可謂“因小失大”。2 目前各地下車站設計存在的問題2.1 給運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由于自動扶梯為30°豎角,車站上下兩層板為2‰的斜坡,使不同方向的扶梯安裝出現±50 mm誤差,不得不將扶梯踏板做成斜板,因此給運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見圖1)。
2.2 給屏蔽門的安裝造成困難 確保屏蔽門安裝質量的重要條件是“站臺板平和站臺板直”,因此一直以來安裝屏蔽門的有效站臺都設置在直線上,而由于2‰的斜坡使屏蔽門難以做成矩形,而形成棱形,如圖所示。
或者使用屏蔽門框與門框做鋸齒狀排列而消除坡度引起的高差,如圖3所示。
2.3 給地面墻面鋪裝造成困難 地面和墻面裝修的基本工具鉛垂和水平尺已用了幾千年,但當采用2‰坡度時,該工具無法有效的應用給裝修收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車站墻面的裝修消坡處理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第1種方法為:墻面垂直于地面坡度進行安裝,墻面上的設備箱門及防火門也都隨墻面垂直于地面坡度進行安裝,這樣安裝的效果好,但對門的使用有一定的影響,如圖4所示。
第2種方法為:墻面垂直(鉛垂)安裝,墻面上的設備箱門及防火門也垂直安裝,這樣的處理墻面板間要有高差,且門周邊間隙大小不一,效果不好,但對門的使用沒有影響,如圖5所示。
由于地面2‰的坡度面向公共區的房門在制作時常常要縮短,以提高門底與地面的間隙,避免地面影響門的開啟。2.4 給物業開發和地下空間管理造成困難 眾所周知,建筑各層板及地下停車場,無論多大,各層板都是平坡,如果與周邊物業連接口間距為100m,則將出現20 cm臺階。
如圖6所示,無論是上蓋物業還是平接物業,其斜板都將給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帶來非常大的困難。2.5 給垂直換乘站的接口造成困難 很多地鐵建筑師在做換乘站的設計時,就抱怨對不同方向的板采用2‰的坡度,造成標高差錯碰漏,施工上的難度就更大了,也給運營安全留下了隱患。3 設置平坡后的排水思路 (1)為了設備安全,車站內的清潔不允許沖洗作業,而是使用拖把進行少水快干的清潔方法,因此不存在經常性的沖洗排水。 (2)消防用水幾十年不遇,一旦發生火災使用消防用水后可利用平坡漫流輔以人工排水。 (3)水溝內的擋水檻與車站主體建筑一次澆筑完成,并做防水砂漿及防水涂料處理,允許水溝內積水,當水溝內水量較少時,水溝內的水自然蒸發;當水溝內由于外界原因產生較多水時,水可以漫流進地漏或積水井 (4)地下站車站軌行區道床由線路中心線向兩側水溝找坡,道床上如果有水會流向兩側水溝內,水溝縱向平坡,水漫流向積水井。 高架站車站軌行區道床無水溝,但高架站可以根據車站條件做多處排水管,由車站建筑找坡,組織排水流入排水管內。4結語 地鐵車站各層板僅僅為排水設置2‰的坡度,造成設計、施工、裝修、設備安裝及物業銜接等諸多困難,得不償失。排水觀念解決后,車站各層板及縱向水溝完全可以設計為平坡。參考文獻[1]深圳地鐵三號線初步設計[R].中鐵二院,2006.[2] GB 50157—2003地鐵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