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現狀分析及發展建議摘要:文章認為湖南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整體實力在國內占據領先地位,相關配套產業對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十分突出,但主體企業和配套產業各自獨立發展,未能形成整體的競爭優勢,因此,通過項目方式帶動產業重組,構建核心企業將加快湖南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發展,形成湖南的核心支柱產業。關鍵詞: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是湖南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湖南在推行“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把發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列入湖南省優勢產業發展規劃,但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市場競爭激烈、資源分散、缺乏整體競爭優勢、產業帶動效應不明顯、機制不順等諸多問題。如何整合既有資源,加強企業合作,逐步聚合形成產業集群,提升整體競爭實力,帶動湖南整體工業發展成為發展湖南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當務之急。本文通過對湖南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以項目方式帶動產業重組,構建核心企業,把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發展成為湖南核心支柱產業的建議。1湖南發展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的優勢 軌道交通包括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兩大體系。國內外軌道交通工程一般由技術裝備的車輛、牽引供電、通信信號、軌道、機務等專業和土建工程共同構成,其中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主要指車輛、牽引供電)是其中的主導產業,大約占到軌道交通工程總體造價的40%左右。下面筆者將對湖南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在市場競爭中的主要優勢加以分析。1.1主導產業的綜合實力位居前列 湖南軌道交通制造業現有株洲電力機車廠、株洲時代集團(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湘潭電機集團3家主體企業。此外,株洲車輛廠是我國專業生產鐵路貨車的核心企業。3家主體企業共有員工2.45萬人,資產總值69.05億元,2004年銷售收入為53.8億元,實現利潤21.6億元,與全國其他軌道交通設備企業比較,2004年株洲電力機車廠的產值占全國著名的4家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廠總產值的31.3%,員工占總數的32.1%,城軌生產能力僅次于長春客車廠。1.2城軌車輛制造在全國具有優勢 株洲電力機車廠是城軌車輛設備國產化定點企業,其生產的地鐵車廂在全國有較大知名度。該廠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引進車體、轉向架等關鍵技術,大大提高了企業地鐵制造實力,從而一舉取得上海軌道交通明珠線二期和廣州地鐵3號線68列共288臺、總金額超過30億元的地鐵車輛制造合同。湘潭電機集團1991年試制出我國第一臺C型輕軌車,2000-2003年,結合長春市輕軌線工程,中標研制成功18輛Q6W-1型六軸雙絞接70%低地板輕軌車和10輛4軸有軌電車,交付長春投入營運。在運行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方面得到了用戶的肯定,成為我國第一條運行良好、具有真正現代化意義的城市輕軌線,時代集團在香港地鐵輔助變壓器等設備招標中多次中標,體現了企業在這一領域中強大的技術實力。1.3科研水平及人才儲備實力突出 3家企業在各自的產品領域中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優勢,3家共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國家級科技專家42人,擁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才超過500人,3家企業都擁有各自的博士后工作站及各類技術中心和科研開發機構。株洲電力機車廠已建立國內唯一國家級的軌道電力牽引技術中心,曾先后研制生產出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和第一臺高速電力機車,其機車牽引傳動力系統及監控等輔助系統在國內居于技術領先水平。株洲時代集團是國家變流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擁有近20項發明專利,近年來通過技術改造,科研試驗、信息化管理手段及工藝裝置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同行業的先進水平,湘潭電機集團則擁有全國唯一的部級牽引電氣研究所,是全國電工行業標準制定單位。1.4相關企業、科研院所支撐實力強 中南大學鐵道校區(原長沙鐵道學院)的鐵路綜合技術、國防科大的磁懸浮技術都對3家主要企業提供堅實的科研支撐。南車集團株洲車輛廠的貨車及工程車輛,鐵道部株洲橋梁廠的軌道交通專用橋梁,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工程機械,南車集團電機公司的牽引電機,鐵道部第四勘察設計院的勘測設計,湖南路橋和湖南建工的工程施工、華菱的鋼鐵產品等,也能為3家企業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 另外,3家企業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都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株洲電力機車廠生產出了我國的第一輛電力機車,并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國內電力機車的唯一生產廠商;株洲時代集團則為我國所有的電力機車提供牽引傳動系統及安全監控系統,是機車電傳動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湘潭電機集團則是我國第一條地鐵的牽引電氣提供商和第一條真正現代化意義的城市輕軌線的整車制造商。這3家企業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所擁有的技術實力和歷史積淀是國內任何其他企業所無法比擬的。2湖南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存在的問題2.1缺乏核心企業的領導作用 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主導產業產生的吸附效應,作為湖南軌道交通制造業主體的3家企業,雖然在技術能力、產業規模等方面都具有業內領先的水平,但由于缺乏核心企業的領導,企業各自獨立發展反而在總體上沒有體現出湖南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領域所具有的優勢,在由國家批準立項并且已經落實招標采購計劃的9個城軌項目中,3家企業加起來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2%,這與湖南在這一領域的實際能力不成比例。2.2資源分散 湖南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雖然基礎很好,但生產和研究均較分散,資源、技術和人才的分散,沒有形成合力。3家主體企業在實施軌道交通車輛國產化過程中,分別承擔著多項國債技術改造項目,而這種項目資金除國家注入少量資本金外,絕大部分由企業自行籌措和貸款,項目實施中資金缺口較大,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如株洲電力機車廠承擔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建設項目和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及電動車組產業化項目的3.3839億元的總投資中,自籌資金1.6639億元,占49.2%,銀行貸款1.37億元,占89.7%,兩者合計占40.5%,),其他資金來源(中央財政、南車集團、省引導資金等)僅占10.3%。2.3機制不順 湖南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的3家主體企業目前由國家、省兩級國資部門直接管理,但業務上受鐵道部的影響,另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條塊分割,鐵路、城市政府、建設部門各行其是,提高了軌道交通規劃、投資、建設過程中的協調成本,阻礙了上述3方之間必要的合作。盡管軌道交通設備是一個技術高度關聯的產業,但各相關企業的技術并沒有共享,如時代集團的電傳動技術就沒有應用到湘潭電機,而湘潭電機的電機技術也未用于株洲電力機車廠的電力機車上,各相關企業之間缺乏相互聯系。2.4產業帶動效應不理想 按照波特的觀點,產業集群應在某一特定區域內,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由大量產業聯系緊密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形成空間上的聚集,并能保持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現代軌道交通技術涉及到信息裝備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先進輸配電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型環保裝備技術等專業,屬于高科技產品,是一個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體現。從軌道交通工程項目采購內容來看,包括了湖南機械裝備制造業4大優勢產業,軌道交通設備、工程機械、電站及輸變電成套設備中的3大產業,加上構建物流體系以及時代、湘潭電機的電動車項目,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就涵蓋了湖南機械裝備制造的全部優勢產業,這樣將直接帶動湖南省整個工業技術水平的提升,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將成為湖南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推進劑,遺憾地是,湖南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目前仍是相對獨立的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聯系并不緊密,更談不上產業的拉動效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遠不如鋼鐵、機械、有色等行業,這與其實際潛力實在是相距甚遠,必須盡快加以改變。2.5市場競爭激烈、主體企業市場地位急劇下降 隨著南車、北車集團的建立,國內的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兩大集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都在極力打造完善的產品體系,無論是在兩大集團之間還是集團內部企業之間都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隨著鐵路市場的逐步放開,民營企業也進入到這一領域參與競爭,并依靠自身的靈活機制逐漸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湖南的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的優勢發生動搖,市場地位急劇下降,株洲廠和株洲所的市場份額由獨占市場下降到不到60%,許多細分市場甚至不到30%,而具有中國“電工產品搖籃”美譽的湘潭電機受到的沖擊更大,已在市場中處于劣勢。3加快發展湖南軌道交通設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建議3.1落實產業重組方案,造就核心企業,形成整體競爭優勢 湖南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面臨的威脅超過機遇,不迅速確定對策采取行動,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將會迅速滑落,優勢將轉化為劣勢。對此,政府應該高度警覺,從帶動整個湖南工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抓緊時機促進湖南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重組,通過調整產權關系造就湖南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的核心企業,帶動相關企業共同發展,達到資源共享、能力互補、優化格局、提升市場競爭力的效果,形成湖南在軌道交通工程建設方面的整體優勢,使湖南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通過主動變革維護市場地位,提升核心競爭力,順應國內軌道交通發展的大好機會,不斷發展壯大,構建湖南核心支柱產業。3.2確定工作責任的主體,安排專項運作資源 湖南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的重組不僅是湖南省的事情,同時涉及到國務院國資委和鐵道部、涉及到國家交通裝備產業組織和管理模式的變革,難度大,工作涉及面廣,權利、利益關系復雜。任何一種重組方案都將經歷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的博弈,嚴格規范的程序,耗時費力,因此,應建立專項工作的組織機構,安排專項人、財資源,建立工作責任制度,加速該項工作的進展。3.3啟動長株潭城際輕軌項目,以項目帶動產業集群形成 軌道裝備產業相互之間的利益關系是形成產業集群的紐帶,所以,通過本地項目的帶動,使得相關的產業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下自愿地聚集在核心企業周圍,有助于新的產業集群盡快建立經營體系,積累項目總體運作經驗,形成業績基礎,對參與產業重組的各方也是一個現實的利益驅動因素和信心支撐力量。參考文獻:[1] 瞿強,產業簇群與城市競爭力分析[J].武漢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2] 梁宏,產業集群及其競爭力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3] 邁克爾·波特著.李明軒譯.競爭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4] 袁乾培,加快發展湖南軌道設備制造業的若干思考[N].中國經濟時報,200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