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水平凍結在盾構進洞施工中的運用
摘 要 上海軌道交通明珠線二期工程,在上海體育場站~宜山路站區間隧道施工中,為了保證盾構順利進入上體場站接收井,確保周邊建筑物的安全,采用了液氮水平凍結加固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闡述了水平液氮凍結加固的方法,并概括和總結了凍土發展的特點。
關鍵詞 盾構進洞 水平凍結工藝 液氮用量 環境保護
1 工程概況
上海體育場站~宜山路站區間隧道分為上、下行線,采用2臺法國FCB土壓平衡盾構進行施工。盾構于宜山路站南端頭井出發,向上海體育場站方向掘進,最終進入上海體育場站西端頭井,盾構進洞處隧道中心標高為-12.878 m。
盾構在進入上海體育場站西端頭井前,將穿越大量的建筑物,其中有2幢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14層高的大樓。大樓基礎為條形基礎,下部樁基為400 mm×400 mm的鋼筋混凝土方樁,樁長16 m(分為8 m 長2節,用硫磺膠粘而成),樁基坐落在④2-2灰色砂質粉土夾粉質粘土層上,樁基的埋設位置與隧道中心基本持平。盾構將在2幢大樓的樁基間穿越,大樓距洞口7.2 m,與隧道最小的凈距僅為1.15 m(見圖1)。
2 工程地質
盾構穿越地層主要為④1灰色淤泥質粘土層和④2-2灰色砂質粉土層,土體的主要物理力學指標見表1。
3 液氮水平凍結工藝
上體場西端頭井盾構進洞區采用深層攪拌樁加固,攪拌樁深25.5 m,加固區寬4.7 m;地下連續墻外側與攪拌樁之間的間隙用高壓旋噴樁填充。
在檢查加固效果進行開樣洞的過程中,發現多處漏水、漏泥,于是在攪拌樁和地下連續墻之間重新進行了雙液注漿加固,但效果也不佳。
由于該場地狹小,不具備地面垂直凍結的條件,而該處土體已經過加固,具有了一定的強度,補充加固僅是為了起到止水作用;再則工期要求緊,為確保盾構進洞安全,故選用了液氮水平凍結加固的施工工藝。
3.1 液氮水平凍結管布置
在上、下行線洞門外側均設置單排凍結孔,凍結孔(31個)布置圈的直徑為8.0 m,水平長度3.5 m(地下連續墻加結構厚度1.6 m,盾構鼻尖400 mm,故實際凍結帷幕與盾構的交圈長度為1.5 m),凍結壁厚度設計為1.7 m。凍結孔、測溫孔布置見圖2。
凍結管采用f89 mm的20號低碳鋼管,壁厚8 mm,凍結孔中心間距810 mm。
布置溫度監測孔18個(9個布置在洞圈外側,布置圈的直徑為7 m;9個布置在盾構周邊,其布置圈徑6.6 m),測溫孔采用f38×3 mm無縫鋼管。
3.2 凍結指標
液氮循環以2個孔為1組,2孔之間用1 m長的不銹鋼軟管連接。
⑴ 液氮儲罐的出口溫度控制在-150~-170 ℃,壓力控制在0.1~0.15 MPa;
⑵ 凍結管出口溫度控制在-50~-70 ℃(溫度調節使用每組回路中截止閥),壓力控制在0.05~0.1 MPa(壓力調節可使用液氮儲罐上的散熱板);
⑶ 控制盾構外周凍土溫度不低于-5 ℃,并接近0 ℃(但不高于0 ℃),保證水呈固態。
3.3 液氮水平凍結的特點
⑴ 耗時短
液氮水平凍結明顯地比常規的鹽水凍結耗時短。上行線采用液氮水平凍結,在動水影響下,凍結時間需19 d;下行線施工時,外界溫度較高,熱量損失較大,凍結時間為15 d。若在客觀條件更好的前提下,則凍結時間還將進一步縮短。若采用鹽水凍結,按照上海地區的施工經驗,將土體溫度降至-5 ℃以下,凍結時間一般都在30 d以上。
⑵ 凍土發展快
選取下行線盾構進洞時W1、W3、N2、N3和N9測點在同一深度的溫度,假定降溫曲線為折線進行計算,得出凍土發展速度,見表2。
由于液氮溫度極低(液氮儲罐出口溫度-150~-170 ℃),起始階段溫度下降極快,在R為3.5m的圈徑上,凍土發展平均速度為15~25 cm/d;而隨著凍土柱直徑的擴大,其發展速度變慢,在R為 3.3m的圈徑上,凍土發展平均速度為8.5~10cm/d。
⑶ 凍土發展不均勻
在采用液氮凍結時,由于每個凍結孔的液氮流量是由分配器通過各回路截止閥控制的,因此,流量難以控制均勻,從圖3、圖4中的降溫曲線可以看出各部位的凍土發展極不均勻。
⑷ 凍結受動水影響大
圖5為流水對溫度的影響圖。
盾構在上行線進洞前,先對洞門進行了分塊,發現洞門局部位置有少量的滲漏水。在凍結過程中,由于流水的作用,帶走了大量的冷量,降溫極其緩慢,使凍結壁無法正常形成,極大地影響了施工效率。
從圖5中可看出:在相同的凍結條件下,由于動水的影響,上行線的降溫幅度明顯低于下行線(見);當在第14日將流水完全堵住后,上行線受流水影響最大的N3孔處降溫又相對加快。因此,動水對凍結是極其不利的。
⑸ 水平凍結對環境影響小
液氮水平凍結施工場地小,地面上僅有液氮儲罐,沒有垂直凍結的鉆孔、制冷等設備所需占用的場地大;沒有鹽水凍結制冷設備的噪聲影響;液氮最終氣化變成氮氣排入空中,不污染環境。
4 小結
上行線于2004年1月11日開始凍結,到29日完成,具備盾構進洞條件,歷時19天(期間受到洞門漏水的影響);下行線于2004年5月27日開始凍結,至6月10日凍結成功,歷時15天。
⑴ 本工程盾構進洞液氮用量上行線為346 m3,下行線為444 m3。上行線液氮消耗量為1.89 t/m3,下行線為2.43 t/m3,其中包含積極凍結及維護凍結的液氮消耗。液氮的實際用量與外界溫度有關,外界溫度越高,所需冷量越大,液氮的損耗越多。
⑵ 凍土與盾構的搭接長度為1.5m,交接面凍土的平均溫度為0~-5 ℃,凍土與鋼板之間的粘結強度為0.68 MPa。
⑶ 由于本工程的凍結是在原有加固土體中進行,因此,在凍結和解凍期間,凍脹和融沉的量都很小,未超過10 mm。
⑷ 液氮凍結具有施工簡便、見效快的特點。但是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凍土溫度,要防止因溫度過高而導致土體強度不夠,引發洞口漏水漏泥,也要防止因溫度過低而導致凍土與盾構的粘結力過大,造成盾構無法掘進。
文章來源:隧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