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哈爾濱市位于黑龍江省南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東北部政治、經濟、貿易、科技、文化事業中心城市,并將逐步建成東北亞重要國際經貿城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哈爾濱市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三產業比重達60%。與此同時人口、車輛規模也不斷增長,交通矛盾也越來越突出。一方面隨著城區不斷擴大和人口增加,人員出行量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機動車增長迅速,而城市道路設施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使城市的主要道路在高峰時段擁阻相當嚴重。據調查,市中心道里區、南崗區的主要干道高峰時段車速不到15公里/小時。盡管近幾年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較快,但擁阻的道路運行條件和較低檔次的公交服務水平難以使公交再承擔更大的出行量。哈爾濱市作為擁有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顯然單一的公交服務層次已不能滿足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軌道交通具有大容量、快速、便捷、準點和舒適的特點,尤其是規模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更具有作用。據此,哈爾濱市政府希望能盡快開展軌道交通的研究,這就是本項目研究的背景。
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
為配合哈爾濱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研究過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劃分和交通量模擬分配"四步驟"交通規劃定量預測方法,在現狀居民交通調查基礎上,根據土地使用與城市交通的關系,建立一套交通需求預測模型,應用未來年城市土地使用規劃、社會經濟發展等一系列資料,進行客流預測分析。通過交通現狀調查對模型參數進行標定,符合哈爾濱城市交通特征。
客流預測方法和步驟
包括:預測的地域范圍、土地使用資料、交通供應資料、出行生成預測、出行分布預測、方式劃分預測、客流分配、客流分析評價,預測地域范圍涵蓋整個城區,共包括262個交通小區。這種客流預測方法,綜合了土地使用與交通的相互影響、交通需求與交通供應的相互平衡,對城市布局與交通設施變化對交通系統帶來的影響具有快速反映能力;也是本所與世行、國外專家長期合作,多年形成的技術手段和知識產權。
現狀調查分析
1.現狀人口、工作崗位調查分析
2.現狀交通調查分析
人均出行次數調查分析
居民出行目的調查分析
居民出行結構調查分析
居民出行時耗和時段調查分析
吸引點客流分布調查分析
車輛發展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市內公交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流動人口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鑒于現狀居民出行主要以機動化方式為主,自行車方式比重較少,而且有繼續減少的趨勢,我們這次模型研究在“四步驟”交通預測模型的基本框架下,采用了步行和自行車方式預劃分,機動化方式先分布、后劃分的具體步驟。
1. 人口、崗位分布預測
2. 交通發展戰略
3. 居民出行率、出行量預測
4. 居民出行方式預測
5. 公交出行總量預測
軌道交通網絡方案測試評價
經過各種綜合指標比選,方案7總體上要優于方案6,方案7將作為推薦方案,用于軌道交通1號線預可研客流預測的基本軌道線網。遠景年全市共規劃5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部線網長度合計143公里。其中軌道交通1號線與其他軌道線路均相交。
軌道交通1號線預可研究客流預測
1.預測前提
軌道交通1號線的預測客流與全市軌道網絡的建設情況有很大關系。特別是與1號線相交的軌道交通線路,存在客流相互換乘的聯系。因此各預測期軌道網絡可能建成的規劃或計劃,將是1號線客流預測的前提。
按照預可研線路組提供的資料,軌道交通1號線預可研階段客流預測的預測年限定為建成年初期2005年、近期2008年、中期2015年和遠期2030年。
2.客流預測及交通效益分析
主要客流指標分析
上下客量分析
各換乘站的換乘量分析
從承擔的客運量分析
從客運周轉量來看分析
從客運速度和總出行時間的影響分析
對地面公交的緩解
票價對客流的影響
軌道交通是哈爾濱市今后交通發展的重點。軌道交通1號線推薦方案的線路走向貫通了鐵路客站和市中心區,沿途有大量的居住和工作客源,形成了合理的客運走廊。幾乎與所有的其他軌道線路相交形成綜合換乘,使1號線的客流吸引范圍擴大到全市,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客流預測結果也充分佐證了這一點。本工程充分利用了既有的7381工程,投資少,易施工,見效快,是近期改善市區地面交通環境的有效途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哈爾濱市位于黑龍江省南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東北部政治、經濟、貿易、科技、文化事業中心城市,并將逐步建成東北亞重要國際經貿城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哈爾濱市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三產業比重達60%。與此同時人口、車輛規模也不斷增長,交通矛盾也越來越突出。一方面隨著城區不斷擴大和人口增加,人員出行量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機動車增長迅速,而城市道路設施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使城市的主要道路在高峰時段擁阻相當嚴重。據調查,市中心道里區、南崗區的主要干道高峰時段車速不到15公里/小時。盡管近幾年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較快,但擁阻的道路運行條件和較低檔次的公交服務水平難以使公交再承擔更大的出行量。哈爾濱市作為擁有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顯然單一的公交服務層次已不能滿足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軌道交通具有大容量、快速、便捷、準點和舒適的特點,尤其是規模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更具有作用。據此,哈爾濱市政府希望能盡快開展軌道交通的研究,這就是本項目研究的背景。
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
為配合哈爾濱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研究過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劃分和交通量模擬分配"四步驟"交通規劃定量預測方法,在現狀居民交通調查基礎上,根據土地使用與城市交通的關系,建立一套交通需求預測模型,應用未來年城市土地使用規劃、社會經濟發展等一系列資料,進行客流預測分析。通過交通現狀調查對模型參數進行標定,符合哈爾濱城市交通特征。
客流預測方法和步驟
包括:預測的地域范圍、土地使用資料、交通供應資料、出行生成預測、出行分布預測、方式劃分預測、客流分配、客流分析評價,預測地域范圍涵蓋整個城區,共包括262個交通小區。這種客流預測方法,綜合了土地使用與交通的相互影響、交通需求與交通供應的相互平衡,對城市布局與交通設施變化對交通系統帶來的影響具有快速反映能力;也是本所與世行、國外專家長期合作,多年形成的技術手段和知識產權。
現狀調查分析
1.現狀人口、工作崗位調查分析
2.現狀交通調查分析
人均出行次數調查分析
居民出行目的調查分析
居民出行結構調查分析
居民出行時耗和時段調查分析
吸引點客流分布調查分析
車輛發展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市內公交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流動人口基本情況調查分析
鑒于現狀居民出行主要以機動化方式為主,自行車方式比重較少,而且有繼續減少的趨勢,我們這次模型研究在“四步驟”交通預測模型的基本框架下,采用了步行和自行車方式預劃分,機動化方式先分布、后劃分的具體步驟。
1. 人口、崗位分布預測
2. 交通發展戰略
3. 居民出行率、出行量預測
4. 居民出行方式預測
5. 公交出行總量預測
軌道交通網絡方案測試評價
經過各種綜合指標比選,方案7總體上要優于方案6,方案7將作為推薦方案,用于軌道交通1號線預可研客流預測的基本軌道線網。遠景年全市共規劃5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部線網長度合計143公里。其中軌道交通1號線與其他軌道線路均相交。
軌道交通1號線預可研究客流預測
1.預測前提
軌道交通1號線的預測客流與全市軌道網絡的建設情況有很大關系。特別是與1號線相交的軌道交通線路,存在客流相互換乘的聯系。因此各預測期軌道網絡可能建成的規劃或計劃,將是1號線客流預測的前提。
按照預可研線路組提供的資料,軌道交通1號線預可研階段客流預測的預測年限定為建成年初期2005年、近期2008年、中期2015年和遠期2030年。
2.客流預測及交通效益分析
主要客流指標分析
上下客量分析
各換乘站的換乘量分析
從承擔的客運量分析
從客運周轉量來看分析
從客運速度和總出行時間的影響分析
對地面公交的緩解
票價對客流的影響
軌道交通是哈爾濱市今后交通發展的重點。軌道交通1號線推薦方案的線路走向貫通了鐵路客站和市中心區,沿途有大量的居住和工作客源,形成了合理的客運走廊。幾乎與所有的其他軌道線路相交形成綜合換乘,使1號線的客流吸引范圍擴大到全市,其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客流預測結果也充分佐證了這一點。本工程充分利用了既有的7381工程,投資少,易施工,見效快,是近期改善市區地面交通環境的有效途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