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城市交通
現代化的交通是一個國家、城市的現代化最重要、最直觀的體現。在新加坡這個舉世聞名的花園城市國家里,人們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其發達高效的城市交通所體現出的現代化形象。新加坡國土狹小,東西長42公里,南北寬25公里,國土總面積646平方公里,與我國很多城市的行政版圖相當。如何發揮有限土地資源的最大效能,新加坡政府認為關鍵性的戰略舉措之一就是建立現代化的陸路交通運輸體系。在1971年新加坡發展概念藍圖(相當于我們的城市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新加坡政府與人民進行了近四十年的努力,逐步構筑起了一個高度發達的陸路交通網絡。
新加坡的陸路交通運輸體系由公共交通與私人交通組成,而支持兩者的最重要的基礎性設施之一就是公路網絡。為建設其國家(城市)快速公路網絡,新加坡耗用了12%的國土資源,與用于解決86%的國民居住的住宅組屋建設所耗用的土地面積相當。目前新加坡全國公路干線長度超過3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140公里。盡管如此,新加坡政府仍認為其公路網絡所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因為在過去的十年里,新加坡的道路交通需求增長了2.5倍,目前每天的國民出行已達7百萬人次;私人小轎車擁有量達15萬輛,約每20個新加坡人即擁有1輛;而在可能預測的從現在到2010年的期間里,其國民的出行量仍將不斷增長,私人小轎車擁有量將達50萬輛,達到約每7個新加坡人即擁有1輛的水平。
為此,新加坡政府決定采取積極的政策予以應對,即抑制私人交通,積極發展公共交通;手段上則利用其嫻熟的市場性調控技巧與雄厚的經濟實力,全面有序地逐一實施各項措施:
一、進一步加大對公路網絡設施的建設。新加坡政府擬在未來的五年里用30億新幣(約150億人民幣)加寬、加長現有公路系統;在未來的十五年里用48億新幣(約240億人民幣)建設中心區的地下環網道路系統,以構筑立體的道路交通體系,有效緩解商業金融中心地面道路網的交通壓力。
二、以多種經濟調控手段控制以私人小汽車為主體的私人交通的增長。善于經營的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可說是財路廣開、兩全其美,主要的做法就是實行私人小汽車擁車證制,征收車輛注冊與附加注冊費、關稅、汽油稅、路稅、停車費等稅費,安裝電子公路收費系統。私人小汽車擁車證制是在新加坡合法行駛的私人小汽車的必備證件,一車一證,由政府根據社會的需求程度以競價的方式公開限量發放,可以轉讓,使用期為十年。1999年末一張私人小汽車擁車證的價格約4萬新幣(約合20萬人民幣),已與一般新車的售價相當,政府的收入何其可觀!所征收的各項稅費,象車輛注冊與附加注冊費、關稅等是購車時一次性征收的,而汽油稅、路稅、停車費等則是在車輛的使用過程中不斷征收的,并且根據汽車的排氣量的不同,路費的繳納與汽油稅的付出也是不同的。
電子公路收費系統是新加坡政府已經實施的一項先進的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統,它由分布在中心區各道路路口的電子自動計費門、隨車(全國所有車輛)安裝的IC付費卡、數據傳輸與中央控制系統組成。任何進入中心區的車輛在行駛經過該系統時,均會被電子自動計費門通過掃描的方式自動扣除一定費用,其目的在于以有償使用方式,有效抑制進入中心區的車流,而政府亦獲得源源可觀的收入,事實證明此舉的收效十分顯著。
三、積極推廣公共交通。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系統體系完整,方式多樣,包括大運量地鐵系統(MRT)、輕軌系統(LRT)、公共汽車系統、計程車系統,其特點是網絡覆蓋面廣,運行快捷高效。大運量地鐵系統建于八十年代后期,由東西向干線與南北向環線組成,系統將主要的新鎮與中心區串連成整體,每天運送客流達100萬人次以上。輕軌系統是近年開始在偏遠新鎮建設的與地鐵系統相銜接的高架軌道客運系統,它是地鐵系統的廉價延伸形式,有效地擴大了地鐵系統的服務范圍,高效而無噪聲污染。公共汽車系統是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統中服務范圍最廣的部分,線路覆蓋了全國的每個街區,目前新加坡共有公共汽車線路500余條,公共汽車3000余輛。計程車系統是較高級的公共交通服務方式,方便舒適而收費卻并不昂貴。近年為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新加坡的主要計程車公司已開始為其計程車安裝衛星定位系統,以達到更快的調配速度,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新加坡政府于1996年發布了關于建立世界級陸路交通系統的白皮書,提出了未來十到十五年的建設目標與任務。五年過去了,很多在白皮書中提出的設想已經得到了實施。包括其現代化的城市交通在內,新加坡建國以來所取得的經濟建設上的成就本身就是一個奇跡。究其成功的秘訣,正如新加坡一位前總規劃師所說過的,就是認真制訂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然后堅定不移地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