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地面空間景觀設計研究 摘 要:通過對南京地鐵一號線的調查研究,從景觀特點、景觀構成、控制要素以及設計原則等方面對地鐵車站地面空間景觀設計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地鐵車站是地鐵交通系統中聯系外界城市環境的唯一節點,是展現城市人文特色及城市面貌的重要舞臺。 關鍵詞:地鐵車站,地面空間,景觀設計,節點,城市文化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帶來了城市交通結構的調整,尤其是大中城市中心區交通擁堵的現象日趨嚴重,而軌道交通憑借其大運量和快速度的優勢成為解決交通問題的首選,在大城市重點發展軌道交通已經成為普遍認可的發展戰略,地鐵正逐漸普及到更多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中。 1 地鐵車站是城市空間的新元素 在地鐵交通建設中,線路規劃、站點位置選擇、出入口位置的設置等跟城市環境之間如何去處理矛盾并協調發展,都應當在城市規劃中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考慮,但實際情況是,快速的城市生活方式的變化往往領先于城市空間物質環境的更新,尤其是在城市已建成區,軌道交通的建設必然導致城市環境以不間斷的“適應性”改造來保證與城市活動的一致性[1]。因此,地鐵交通的發展不僅帶來了交通方式上的重大變革,其線路規劃及各站點的設置也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城市的空間規劃格局。在地面空間部分,附屬于地鐵交通的車站地面空間也發展為新型的城市公共綠地。 地鐵車站不僅是交通系統中的核心組成,同時還是城市發展中的空間新元素和景觀聚焦點,是展現城市人文特色以及城市面貌的重要舞臺,是現代城市建設中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因此,立足于如何在滿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實現地鐵車站地面空間的景觀功能,更好的展現城市特色和弘揚城市文化,對于提升整個城市的環境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2 景觀構成要素分析 2.1 主體建筑 地鐵車站地上部分建筑主要由人行通道出入口以及風亭構成。出入口建筑應具有獨特的可識別性,滿足城市景觀的美學需要,在紛繁的城區環境中,需要成為能迅速被人們視線捕捉到的獨特形象[3]。 2.2 集散廣場 地鐵車站的設置應當充分考慮與其他地面交通形式的結合,方便人們換乘,其地面空間應有利于各種人流和車輛的吸引與疏散,因此必然存在一定面積的交通集散廣場。根據對客源數量及流動方向的分析研究,應通過合理的規劃布局和空間分隔去組織交通流線,對人流、車流的交通行為產生良好的規范和引導。 2.3 植物、水景等軟質景觀資源 地鐵車站地面空間的軟質景觀資源主要包括植物和水景。綠化植物的品種選擇、種植形式、造景風格以及多姿多彩的
[1][2][3]下一頁
[NextPage]
$False$